這項「台灣民眾中風認知大調查」是台北市中風之友康復協會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執行,是在今年2月4到6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20縣市30歲以上民眾,取得1073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
台灣中風認知大調查,半數民眾對中風成因霧煞煞
這項調查發現,在引發中風的6大疾病中,民眾只有對高血壓較有概念,有63.1% 的民眾知道高血壓與引發中風有關。但有66.8% 民眾不知道糖尿病與中風有關;69.2% 不知道高血脂可能引發中風;81.7% 不清楚心臟病會引發中風;99.7% 及99.9% 民眾不知道頸動脈狹窄與心房顫動可能導致中風。
調查指出,雖然有9成以上的民眾聽過中風,但卻有5成的民眾並不是真的了解中風除了「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之外,還有佔中風大宗的缺血性中風。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文章指出,中風大致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一般人熟悉的「爆血管」是出血性中風,好發於冬天,民眾若以為冬天才會中風,是完全錯誤的觀念。超過7成的是缺血性(阻塞性)中風,和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有關,且全年都可能發作。
調查結果並發現,針對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是引發缺血性中風的原因之一,有近4成的民眾不清楚。不過,翁文章說,即使有逾6成的民眾知道,也不盡然瞭解何謂末梢血液循環不良;不知道除了一般人所說的手麻腳麻,之外還包括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甚至勃起功能障礙,都是不可輕忽的警訊。
急救黃金三小時,半數民眾不知
一旦發現中風症狀該怎麼辦?翁文章說,馬上送大醫院就醫!把握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在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為中風防治第一要務;因為時間拖太久才把血管打通,就會增加出血的可能性。另外,臨床上有6、7成中風後的病人會出現憂鬱,因此,他叮嚀病人除了身體上持續復健,在心理上也需要家屬和親友的關懷與支持。
急性腦中風有「黃金三小時」的治療期限,但調查結果發現,仍有51.3%的民眾不知道有「黃金三小時」。翁文章表示,急性中風病患必須在中風後2小時內抵達大醫院、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rt-PA)的治療,恢復效果將增加3成。
中風不是老人的專利!30歲以上者,每五人疑有一人曾發生小中風
中風不是老人的專利!30歲以上成年人約兩成一,曾經有其中一項中風症狀,並在24小時內恢復,其實就是疑似有小中風的情況,沒有妥善處理,未來中風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4到5倍。
一旦中風,不僅個人痛苦也是家庭的負擔,調查發現,中風病患的家庭,有79.3% 表示經濟負擔是一大問題。
翁文章說:「小中風的症狀跟中風症狀一樣,像是嘴歪、眼斜、半身無力或者半身麻木,頭暈、步態不穩、視力模糊等等,有時候會頭痛,可是頭痛的機會不是很多」。翁文章建議,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最好立刻就醫,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