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新聞
今年截至 9 月 15 日止,疾病管制局傳染病通報系統資料顯示:全國類鼻疽確定病例 15 例,雖未高於往年同期( 97 年確定病例數 32 例、98 年 38 例、99 年 20 例 ),但病例明顯集中於高屏地區。另,8 月 27 日南瑪都颱風襲台迄今,高屏地區已通報 11 例疑似類鼻疽個案,病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楠梓區( 8 例,其中 1 例死亡 )、大社區及彌陀區各 1 例,屏東縣恆春鎮 1 例。疾病管制局表示,颱風所帶來的強風豪雨,將自然界土壤中的病原菌帶出地表,可能是造成人體感染的重要因素。
類鼻疽桿菌為土壤腐生菌,可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潛伏期可短至 2 天,或長達數月或數年( 以 9 天為發病高峰期 ),臨床表現多樣性,臨床從無症狀或局部皮膚潰瘍,到以嚴重肺炎表現,甚至是全身性敗血症、休克等。接觸污水、土壤時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等個人防護,是預防類鼻疽的重要措施。相關文獻資料顯示,老年人、慢性疾病或免疫力較差的病人,具有顯著的發病風險。
我國於 94 年海棠及泰利颱風、97 年卡玫基颱風、98 年莫拉克颱風及 99 年凡那比颱風過後,均曾於南部地區( 尤其台南市南區、仁德區及永康區與高雄市茄萣區、左營區及楠梓區等 )發生類鼻疽疫情,其中逾8成的確定病例為糖尿病、高血壓、惡性腫瘤及心臟病等慢性病患。疾病管制局表示該類慢性病史為類鼻疽致病危險因子,民眾及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
由於類鼻疽具有臨床表現的多樣性,且潛伏期長,若併發敗血症則死亡率很高,因此醫護人員若發現上述流行地區的民眾有未明原因發燒者,尤其是具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應將類鼻疽列入鑑別診斷,並給予妥適的治療。目前颱風季節已至,風災水災影響地區的居民,若有發燒等症狀者,務必迅速就醫,並告訴醫師居住地區或污水曝露史,以利醫師之診斷。民眾如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 1922 傳染病諮詢專線或參閱疾病管制局網站( http://www.cdc.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