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CFH健康知識網

Email to friends!     網路分享

好眠不靠藥:四﹚刺激控制、睡眠限制

ComeForHealth.康活健康知識網:更新日期: 2011-12-29
治療失眠,應以非藥物療法為優先;其中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已被許多嚴格的臨床實驗證明有效,而且可以被失眠者在家使用,成為自我療癒的工具。認知行為療法的內涵可以再細分,包括:睡眠評量、認知療法、放鬆療法、睡眠衛生教育、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療法。本網站在前三篇文章分別討論了部分的 “認知行為療法”,第一篇討論 “睡眠評量”,第二篇討論 “認知療法” 和 “放鬆療法” ,第三篇討論 “睡眠衛生教育”。本文則介紹 “刺激控制”、和 “睡眠限制療法”。

古典制約反應 (Classical Conditioning) 是長期失眠的重要原因

古典制約反應是在 1927 年,由俄國人 Ivan Pavlov 首次以動物實驗證明的。他在每餐對狗餵食時,同時會先搖鈴。久了之後,他的狗每一次只要聽到相同的鈴聲,就知道食物快來了,就開始會流口水。更久之後,即使是狗並沒有看到食物,也沒有東西可以吃,仍然地,一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這一個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的反應就是一種典型的古典制約反應。

人類也同樣會有類似的制約反應;例如,廣告常常把一個產品和美女、美景、或美好的故事做連結,如果看了相同廣告很多次之後,廣告接受者的這個心理連結越是牢固,以至於一想到那個產品就不自覺地有好感,因而產生購買慾。

失眠的發生,在開始時,通常是一個事件或一個壓力,造成入睡困難或易醒。後來,雖然這個原來的失眠導因已經消失了,失眠卻延續了,最終變成慢性失眠。失眠延續的原因,常常是病患在經過每夜試圖入睡的掙扎過程之後,逐漸地把 “準備上床的動作和躺在床上的感覺” 自覺地或不自覺地連結到 “對自己即將失眠的預期”。因此上床前後開始不自覺地引發雜念和焦慮、無法放鬆,也就真的睡不著,延續地失眠。一但這個連結形成牢固的制約反應,習慣性失眠就難以被克服。

刺激控制療法 (Stimulus Control)

刺激控制是一套方法,用來消除由 “上床睡覺的過程” 連結到 “覺得自己會失眠 (焦躁感)” 的這項負面的制約反應;也就是說,用來減少會引發負面的制約反應的外來刺激;同時反過來建立正面的制約反應,由 “上床睡覺的過程” 連結到 “覺得自己會會睡著 (放鬆)”。

具體的刺激控制療法的方法,包括:
1.    只有睏了而且想睡時才能上床
  • 累了和睏了是兩個不同的生理現象;有時候身體累了,但精神仍然是很興奮、並不睏。睏了有幾個特徵,例如:眼皮下垂、恍神、打哈欠、或打瞌睡。
  • 這個規則的目的,是避免在上床後因為沒有睡意而無法馬上入睡,於是在床上睡不著而造成焦慮,導致更難睡著,且再次鞏固負面的制約反應。
2.    上床後 20 分鐘內沒有睡著就離開床
  • 離開床的目的,是要避免鞏固 “躺在床上” 和 “睡不著” 之間的制約反應。
  • 最好是能夠遠離床,到另一個房間,去做一些無聊而放鬆的事情,例如讀一本無聊的書、做短暫的輕鬆體操,直到你覺得有睡意才再回到床上。
  • 這樣的 “離開床,有睡意再回來” 的過程可以重複好幾次,直到睡著。在這些過程裡,要記得不要看鐘錶,或做任何會讓你情緒波動或思緒活躍的事情。
3.    床只能夠用來睡覺和性生活用
  • 不應該在床上聊天、看電視、辦公或寫信等,會讓心情和思緒無法平靜的事;相反地,要讓“使用床” 和 “入睡” 變成唯一的制約反應。
4.    每天保持同一個時候起床
  • 無論昨天晚上幾點睡或只睡幾個小時,都要定時起床。
  • 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習慣上,建立嚴謹的日夜週期。
5.    避免午睡
  • 午睡會減少晚上欲睡的程度。
  • 當睡眠稍為不足,會使自己上床後容易睡著,是建立正面制約反應的有效辦法。

睡眠限制療法 (Sleep restriction)


打破負面制約作用的另一個方法是睡眠限制療法,其短期目標是減少躺床而沒有睡著的時間,來提高患者的 “睡眠效率” (Sleep effciency, 定義是:睡覺時間/躺床時間x100%)。

有的失眠者,確實是躺在床上的時間長,而實際睡著的時間短。但是很多失眠者,會低估了自己睡著的時數,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淺眠階段誤認為是醒著,所以認為要延長躺床時間來補眠,結果是躺床而沒有睡著的時間越來越長,更引發對失眠的恐懼,更加強負面的制約作用。所以限制失眠患者躺在床上的時間,是消除負面制約反應非常有效的辦法。更準確的說,睡眠限制療法應該被稱為躺床限制療法。它藉由限制躺床的時間讓病人覺得睏,結果是一上床後很快能夠睡著。這樣做的好處,一則是可以反過來建立正面的制約反應,另一則是改進易醒型失眠者的睡眠結構,增加其深睡的時間。

睡眠限制療法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
  1. 根據自己的睡眠日誌,算出每天平均實際睡著的小時數,然後根據自己的作息型態,決定上床和下床的時刻,但是要讓躺床的時數等於睡眠日誌的每天平均睡著時數。由於失眠者通常低估自己睡著的時數,所以被允許的躺床的時數會變得很少,幾天後病人會因為躺床和睡著的時間都變短而覺得睏倦,一上床就睡著;結果是,在床上清醒的時間縮短、睡眠效率增加、負面制約作用減弱、正面制約作用增強。
  2. 當睡眠效率逐漸上升達到 85% 以上,就可以將躺床時數每天延長 15 分鐘,通常是以提早上床而不是以延遲起床為原則。延長躺床時數之後,要繼續觀察睡眠效率,如果睡眠效率仍然維持在 85% 以上則可以再延長 15 分鐘,反之,如果睡眠效率下降到低於 85%,則要考慮縮短躺床時間 15 分鐘。不斷的重複以上的增減躺床時間的步驟,直到一個適合的躺床時數被決定,就可以有一個固定上床和下床的時刻。
  3. 執行睡眠限制療法的期間白天不能小睡,因此如果白天必須開車或從事較具危險性工作的人,並不適合這個療法,此外有精神科問題 (例如癲癇症或躁鬱症) 的失眠者,必須在醫師的監督下才能採用這個方法。

小結

本文是本網站描述認知行為療法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也是最後一篇文章。本文所述的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療法,比前面三篇文章的其他療法更具有強制性,也較難遵守,但是對某些失眠者確是非常有效。

“好眠不靠藥” 系列文章的結語
  • 安眠藥治療失眠,對許多病人非常有效,但仍具危險性;長期使用容易養成依賴性。
  • 認知行為療法能直接解決失眠的原因,藥物療法只能改善當夜的失眠症狀。
  • 短期失眠者可以使用認知行為療法,代替使用安眠藥。已經長期使用安眠藥的病人,使用認知行為療法可以補充安眠藥功能上的不足,而且能讓病人可以有減藥、停藥的機會。
  • 認知行為療法沒有任何已知的副作用,適合用於長期治療失眠,或預防失眠復發。
  • 它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適用於必需慎用安眠藥物的人 (老年人、孕婦、小孩、睡眠呼吸暫停症者、酒後、警覺業者);也可以適用於有合併症的病人。
  • 安眠藥可以當夜見效,認知行為療法則需要長期努力,才會發揮效果。
  • 雖然,認知行為療法可以成為失眠者在家自我療癒的工具;但是,如果有醫療人員(尤其是睡眠專家) 的指導,成功的機會更高。

R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Part 2: Stimulus Control.
主題六:我如何獲得好眠?(三) 影響睡眠的行為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Part 4: Sleep Restriction.
好眠不靠藥:一﹚睡眠評量、睡眠日誌
好眠不靠藥:二﹚認知重建、放鬆療法
好眠不靠藥:三﹚睡眠衛生教育

e-mail 給好友

[Error loading the WebPart 'SendToFriend']
無法將型別 'ASP.cmswebpartlayouts_00000000_0000_0000_0000_000000000000_sendtofriend___sendtofriendtw_ascx' 的物件轉換為型別 'CMS.PortalControls.CMSAbstractWebPart'。

追蹤 URL: http://cfh.com.tw/trackback/7693c371-3629-4549-8cce-3572e2149ab0/好眠不靠藥:四﹚刺激控制、睡眠限制.aspx

評論
本網站評論功能尚未開放.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