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減壓療法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 在緩解疼痛、管理壓力、預防憂鬱症復發等方面,都有成果不錯的臨床報告。但是,在改善睡眠方面:一篇 2007 年的回顧文章認為證據仍待加強;一篇美國賓州大學尚未正式發表的臨床資料認為正念療法可能可以改善睡眠;一篇 2009 年 6 月發表在學術會議的文章說,正念減壓療法可以改進失眠、減少安眠藥用量;一篇發表在 2008 年 6 月的文章說,結合認知行為療法和正念修行可以有效改善失眠,而且同一作者進一步在 2009 年的一篇文章說,在 12 個月之後的追蹤調查,證明這些受試者的失眠症狀仍然保持改善。
一篇發表在 2004 年 9 月 27 日 Arch Intern Med. 期刊的文章說,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入睡困難型失眠,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和安眠藥 Zolpidem (台灣品名:使蒂諾斯) 合用,都比單用 Zolpidem 有效;一篇發表在 2009 年 5 月 20 日 JAMA 期刊的文章說,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慢性嚴重失眠者,在短期治療階段同時使用安眠藥 Zolpidem 會更有效,但長期仍應該單用認知行為療法;一篇發表在 2006 年 6 月 28 日的 JAMA 期刊的文章說,治療老年失眠者,短期或長期使用認知行為療法,都比安眠藥 Zopiclone 更有效。
治療失眠,應以非藥物療法為優先;其中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已被許多嚴格的臨床實驗證明有效,而且可以被失眠者在家使用,成為自我療癒的工具。認知行為療法的內涵可以再細分,包括:睡眠評量、認知療法、放鬆療法、睡眠衛生教育、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療法。本網站在前三篇文章分別討論了部分的 “認知行為療法”,第一篇討論 “睡眠評量”,第二篇討論 “認知療法” 和 “放鬆療法” ,第三篇討論 “睡眠衛生教育”。本文則介紹 “刺激控制”、和 “睡眠限制療法”。
治療失眠,應該盡量以非藥物療法為優先;其中,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已被許多嚴格的臨床實驗證明有效。它不但廣被許多診所和機構採用,而且可以成為失眠者在家使用的自我療癒工具。認知行為療法的內涵可以 再細分,包括:睡眠評量、認知療法、放鬆療法、睡眠衛生教育、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療法。本網站在前兩篇文章各討論了一部分的認知行為療法,第一篇討論 “睡眠評量”,第二篇討論 “認知重建” 和 “放鬆療法”。本文則介紹 “睡眠衛生教育”。
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在 1970 年代就被用於治療許多生理和心理有關的症狀,例如各種疼痛、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失眠等。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失眠,其內涵可以再細分,至少包括:睡眠評 量、認知重建、放鬆療法、睡眠衛生教育、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療法。本網站在前一篇文章已經討論了 “睡眠評量”,本文則介紹 “認知重建 (Cognitive Reconstruct)” 和 “放鬆療法 (Relaxation Therapy)”。
治療大多數失眠,應該先以非藥物療法為優先,而藥物療法應該是第二線的治療。在非藥物療法中,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已被許多嚴格的臨床實驗證明有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失眠,不但是被許多診所和機構採用,而且也可以是失眠者在家自我療癒的工 具。
睡眠呼吸暫停症 (sleep apnea),主要分為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 及混合型三種,發生的比例約為 84%、0.4%、及15%。睡眠呼吸暫停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會在睡覺時發生暫時停止呼吸或低呼吸的狀況。
綜合的失眠定義,可以是:當一個人 “在床上超過半小時才能入睡、半夜醒來超過半小時才能再入睡、早上醒得太早無法再入睡、或醒來仍然覺得疲倦,其結果已經會影響白天的生活功能 (覺得睏乏、頭腦不清、頭痛、頭暈等);並且,這種狀況已長達一個月以上”。
失眠比較像是一種症狀 (symptom) ,而不是一個疾病 (disease)。利用心理治療、行為治療、或藥物治療,都可以有幫助;而且,大部分的失眠者都可以被有效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