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Mar. 2010 腦發育與行為、情緒表現:
網路分享  
媽媽常常認為自己的小孩是很聰明的。有一句玩笑話說︰“在媽媽的眼裡,自己的小孩都是天才”。但是根據最近的一篇論文,有可能每一個媽媽都是對的,嬰兒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

有一篇發表在2009年5月6日 Psychological Science 期刊的一篇文章說,五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有能力歸納自己的觀察。這篇文章是由美國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學) 的 Susan Hespos 教授所主持。

研究者給一群5個月大的嬰兒看一杯裝有藍色水的透明玻璃杯,並且傾斜玻璃杯讓嬰兒看到水晃動的樣子;研究者給另外一群同年齡的嬰兒相同的杯子,但是裝的卻是看起來像水的固體,同樣地傾斜杯子,讓他們知道藍色的固體是不會晃動的。

然後研究者給所有的嬰兒,都看一杯藍色的水和一杯藍色的固體,並且把兩個杯子傾斜,讓藍色的水可以流動。研究者注意每一個嬰兒看這兩個杯子的時間長度,結果發現︰本來看玻璃裝水的嬰兒,會驚訝地看著裝固體的杯子;而本來看玻璃裝固體的嬰兒,會驚訝地瞪著裝水的杯子。嬰兒似乎在說:「咦!這個怎麼會不一樣?」。他們會發現有一個玻璃杯中的物質運動形式,和他們本來看到的不同,所以會花長一點的時間,去注目那一個不同的。

研究者認為嬰兒在五個月大的時候,已經有能力透過他們對環境的觀察,而產生對事情有一個期待值。當杯裡東西的運動方式不符合期待值,他們會驚訝而且有興趣去進一步了解。她又說,或許嬰兒一生出來就很主動地在學習,跟大人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是他們的經驗還相對地簡單,在一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做不斷的增長和調整。


Ref:
Babies Brainier Than Many Imagine


2010/3/31 下午 03:28:47| CFH 編輯部| 回應 0 則

嬰兒生出來第一天就開始在學習:滿3個月大就可以認知名詞,知道那個是物件的歸類。有一篇發表在 Child Development 期刊中的研究報告,提供以上的結論,而且建議父母親多和嬰兒說話,少用沒有意義的嬰兒語言 (baby speak)。

這個研究是美國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學) 的研究團隊所做的。研究者找到了46個3 ~ 4個月大的嬰兒。他們先讓嬰兒觀看一系列不同的魚的圖片,當第一組的嬰兒看每一頁圖片時,就會聽到有人說:「看!這是一隻 ”小滑溜”」 。第二組聽不到人的說話聲只聽到「嗶」的聲音。用 ”小滑溜” 代替 “魚”,避免嬰兒可能已經聽過 “魚”,或者已經知道 “魚“ 的意思。「嗶」聲的長度和音調,是模仿人的語言。看完所有的圖片之後,研究者給嬰兒一張圖片。這張圖片上並列著一隻新的魚和一隻恐龍,研究者記錄嬰兒注目魚和注目恐龍的時間長短。

結果發現第一組嬰兒看魚的時間比看恐龍的時間長;而第二組嬰兒看恐龍和看魚的時間相同。

利用嬰兒看一個圖片的時間長短,來代表嬰兒對這個圖片產生興趣的強度,是一個嬰兒心理學常用的、而且是可靠的技巧。研究者認為這個實驗說明,當嬰兒聽到人的聲音,用一個名詞 ”小滑溜” 描述不同的魚,就會把 ”小滑溜” 當作不同的魚的歸類名詞。所以當嬰兒看到一隻新的魚,他會想到他剛學到的新名詞,而對這一條新的魚有興趣。相反的,聽到「嗶」聲並沒有引起嬰兒的歸類學習。

研究者之ㄧ的Sandra Waxman教授說,嬰兒會從他們所聽到的句子裡,去分辨某些單字的意義,也會利用名詞文字,去把他周遭所看到的東西做歸類,而且只能夠是有意義的文字才有幫助,嗶聲不能取代文字。

也是研究者之ㄧ的Susan Hespos副教授說,即使是對3 ~ 4個月大的嬰兒,父母親也應該讓他們接觸到真正的語言,而不是接觸伊阿嗚的嬰兒語言,才能夠開啟嬰兒的智慧。

Beth Israel 醫學中心的Albert Levy醫師說,即使是對3個月大的嬰兒,父母也可以讀故事書給他們聽,而不是跟他們講嬰兒語言,太多的嬰兒語言會阻礙嬰兒的學習。

Ref:
Talking Early to Babies Helps the Brain
It's important to talk to baby
Look who's talking! Parents who want smarter babies should use words, not baby speak


2010/3/31 下午 03:15:30| CFH 編輯部| 回應 0 則

老舊的看法認為,學校裡的霸凌者是被同學排擠的,可是一篇發表在三月/四月份 Child Development 期刊的一篇文章說,這些小惡霸事實上是蠻受同學歡迎的。

這一個研究是由荷蘭的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大學的 Rene Veenstra 博士所主持。研究者詢問荷蘭 480 位 9~12 歲 (平均 10.5 歲) 的小學生,關於他們同學們之間的關係。由這些資料,來探討這個年齡層小孩在霸凌事件上的社會心理因素。

結果發現:
  • 9~12 歲的小孩,交友圈大部分是同性別的小孩。
  • 霸凌者的動機是要提升他們在交友圈內的地位。大致上,霸凌者只注意他圈內 (大部分是同性) 同學的意見,專找他圈內朋友所不喜歡的同學下手。同時也要避免別的同學同情受害者,所以他們會選擇沒有朋友的弱者下手。
  • 當一個男孩欺負另一個男孩,往往他會注意其他男同學的反應,而忽視同班女同學的感受。即使他欺負的是女同學,他所在乎的也是其他男同學是否贊同他的作法。
  • 相反的,當女孩欺負其他男孩或女孩時,也只注意其他的女同學是否贊同他的作法。
  • 一般來說,男孩欺負男孩或女孩,都容易被同學們接受,女孩欺負女孩也容易被接受,但是女孩欺負男孩比較不被同學認可。

這一個研究並不是第一個發現,霸凌者欺負其他同學,是為了提高自己在社交上的被接受性,但是這可能是第一篇文章說明,在 9~12 歲這個年齡也有相同的現象。

校園內的霸凌事件非常普遍,從前的調查認為,大概有一半的人口曾經在學校裡被欺負過,而有至少 1/10 的人(全球估計 15%) 成為經常被欺負的對象。往往會引起這些受害者陷入憂鬱、焦躁、孤獨和其他心理症狀;相反的,加害者日後往往會染上毒品或犯罪。

Veenstra 博士認為,欺凌者的目的並不是要讓別人喜愛自己,而是要引起別人注目。他們往往有相當的敏銳度,但是內心空虛,需要引起別人的關注。他們不一定有自卑的傾向,所以提高他們的自尊心並不能解決問題。

Veenstra 博士又說,霸凌行為是一個校園社會現象,有加害者的幫手、有受害者的同情者、也有旁觀者。他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好的對策一定要針對整個校園社會,改變學生整體對於欺凌事件的看法。例如在芬蘭,針對整個校園社會的作法,成功的減少了 40% 的欺凌事件。它利用總共 20 小時的教材,透過共同討論、角色互換劇、和觀看名人討論霸凌事件,來增加全體學生對受害者的同理心。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的 Sandra Graham 博士說,提高霸凌者的自尊心不會減少霸凌事件,但是幫助他們控制自己的憤怒會有幫助。


Ref:
What Motivates Kids Who Are Bullies?
Bullies choose their victims wisely.

2010/3/31 下午 03:08:41| CFH 編輯部| 回應 0 則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