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10 月 2 日中央社有一篇翻譯報導 (引用英國 Dailymail 報紙的消息),其標題是直接翻譯成為“睡 5~6 小時半 女性更長壽”。這一篇報導在台灣,廣為其他報紙和網路所引用,可能會造成民眾對睡眠需求的誤解。
英國 Dailymail 報紙所描述的醫學研究,是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UCSD) 醫學院的 Daiel F. Kripke 醫師所領導的,其研究結果發表在 2010 年 10 月份網路版的 Sleep Medicine 期刊。
研究人員在 1995~1999 年間,讓 459 位女性 (50~81 歲) 自行填寫睡眠習慣的問卷,並且利用手腕移動偵測器來判斷受試者實際入睡的小時數。之後的 14 年間,研究者繼續追蹤受試者的健康狀態。
在這期間內有 86 位受試者死亡,研究者進一步分析時發現:
- 如果根據受試者的問卷,則每天睡眠 7 小時左右者有最低的死亡率。
- 但是如果根據手腕移動的偵測器來推斷受試者的真實睡眠小時數,則發現大部分的受試者每天的睡眠時間是處於 5~6.5 小時之間,而且這些人死亡率最低。
事實上,Kripke 醫師的團隊和其他研究團隊,已經分別發表過許多篇類似的研究報告,探討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存活率等健康指標,和睡眠小時數之間的關係。例如:
- 一篇在 2002 年 2 月 15 日的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期刊的臨床報告說,Kripke 醫師的團隊對 1.1 百萬位 30~102 歲的受試者觀察了 6 年,發現每天睡 6~7 小時的人比睡眠超過 8 小時或少於 4 小時的人死亡率較低。
- 在 2008 年 5 月 1 日的 Sleep 期刊,有一篇由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對 1214 位 30~54 歲的人群所做的臨床報告說:每天睡眠小於 6 小時或多於 8 小時的人,其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會比睡眠 6~8 小時的人多 45%。
- 有一篇由台灣大學所做,發表在 2010 年 2 月 1 日 Sleep 期刊的臨床報告說,在觀察 3430 位 35 歲以上的成年人長達 16 年時發現,每天平均睡眠 7 小時者的死亡率最低,睡眠太長或太短都會增加死亡率:5 小時以下者增加 15%,6 小時左右者增加 2%,8 小時左右者增加 5%,9 小時以上者增加 43%。
- 在 2010 年 8 月 1 日的 Sleep 期刊有一篇文章說,在觀察 30397 位受試者後發現,平均每天睡眠 7 小時者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最低;而其他睡眠小時數者的罹患率是:5 小時以下者為 7 小時者的 2.2 倍,6 小時者為 7 小時者的 1.33 倍,8 小時者為 7 小時者的 1.23 倍,9 小時以上者為 7 小時者的 1.57 倍。
- 還有一篇文章發表在 2010 年 9 月 1 日的 Sleep 期刊說,利用腦波測量器診斷確認為失眠 (平均每天小於 6 小時) 的男性在 14 年觀察期間的死亡率,是睡眠超過 6 小時者 的 4 倍。這篇文章也說,並不是所有自稱失眠的人都是真正睡眠不足,反而是有些自認睡眠正常的人事實上是睡眠不足。文章又說,死亡率的增加似乎是集中在 “自認為有失眠的症狀,而且腦波測量也證明其睡眠少於 6 小時” 的族群;而自認為沒有失眠 (測量卻證明睡眠小於 6 小時)、或腦波測量證明睡眠超過 6 小時 (卻自認為失眠) 的人,都沒有明顯的死亡率增加。
綜合以上這些臨床報導,似乎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
- 抱怨失眠的人,有可能真的睡眠不足,但也有可能只是因為壓力 (stress)、焦慮(anxiety) 或憂鬱 (depression) 等心理障礙的影響,而自認為睡眠不足並想多睡一些,並非真正的睡眠不足。
- 自認為睡眠 7 小時 (6.5~7.5 小時之間) 的人,似乎在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和死亡率方面,都比其他睡眠小時數的人,有比較好的臨床結果。
- 自認為睡眠 7 小時 (6.5~7.5 小時之間) 者、手腕移動偵測器所記錄的 5~6.5 小時、或腦波測量所記錄的 6 小時睡眠以上,可能都屬於長壽族群,差別只在感受和測量方式不同而已。
- 睡眠可以讓人體細胞和組織有機會修復。睡眠不足會引起高血壓、降低葡萄糖耐受性、影響免疫功能、和造成心血管損傷,所以會增加死亡率
- 壓力、焦慮、和憂鬱等心理障礙,不但是常常和睡眠失常互為因果,本身也會透過荷爾蒙產生不良生理影響。所以有心理障礙又睡眠失常的族群,其健康的受害最明顯。
Ref:
睡5至6小時半 女性更長壽
Five hours' sleep is enough, study finds
Women's Study Finds Longevity Means Getting Just Enough Sleep
Sleep less, live longer?
Sleep Duration Related To Having Metabolic Syndrome
Habitual Sleep Duration and Insomnia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Death: Report from a Community-Based Cohort
Sleep dur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實驗室確診的失眠者,死亡率較高
有一篇即將發表在 2010 年 10 月份 Sleep Medicine 期刊的文章說,要對抗長期的失眠症,有氧運動可能是最好的處方,它可以改善睡眠、帶來活力,也可以改進情緒。
這一篇文章的領銜作者是 Kathryn Reid 博士,資深作者則是 Phyllis Zee 醫師,他們是美國 Morthwestern Medicine 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
研究團隊招募了女性為多數的 23 位自願者,他們年齡 55 歲以上,有難以入睡或睡眠無法持久的問題。研究團隊讓自願者 (運動組) 每週運動 4 次,每次為兩個 20 分鐘的段落,或為一個連續的 30~40 分鐘,每次運動都要讓心跳速度達到他們的最大耐受心率的 75%。運動的項目例如:踩飛輪、快走、或練跑步機。另外研究團隊還找來類似的人群做為對照組,他們在該運動的時候,改為讀書、學習烹飪、或聽演講。
此外,無論是運動組或對照組都要上一個睡眠衛生課,學習如何讓寢室的佈置和睡眠習慣得到改善。總共的實驗長度是 16 個星期;之後,研究團隊比較受試者在實驗前後睡眠的質和量,並且參照對照組的變化。
結果發現:
- 運動者的睡眠獲得改善,他們的平均每日睡眠在實驗後增加了 1.25 小時,睡眠的品質也獲得改善。
- 運動者也自己報告說,她們白天覺得睏倦的次數變少,比較有活力,也比較少有憂鬱的症狀。
- 和從前已有的臨床文獻相比,有氧運動改善睡眠的程度,似乎比其他非醫藥的方法都更有效。
研究團隊的評論:
- 在美國平均有 30% 的成年人有失眠問題,女多於男;中年以上的人,則大約有 50% 有失眠的經驗、或抱怨他們長期受失眠的困擾。
- Reid 博士說,使用安眠藥容易有副作用的困擾;利用有氧運動來改善睡眠,長期來說比較安全。
- Zee 醫師說,人到中年之後睡眠的品質會開始變化,睡眠品質差的人無論身體或精神的健康都會變差,也容易造成高血壓和糖尿病;而運動有利於新陳代謝、減重、和心血管健康。
另一篇 2010 年的文獻
另一篇文章是發表在 2010 年 6 月 15 日 J Clin Sleep Med. 期刊,作者是巴西 Federal University 大學的 Giselle S. Passos 等人,這篇文章說明;適當的運動在運動過後,即刻就可以改進睡眠。
研究團隊召集了 48 位有失眠症的病人(男 10 位,女 38 位,平均年齡 44.4 歲),將受試者分成四組,分別是控制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組、高強度有氧運動組、和重力訓練組。研究團隊讓受試者自己報告,其運動前和運動後睡眠狀況的變化,但同時也用腦波器,紀錄受試者運動前和運動後的睡眠狀態。
結果及結論:
- 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組對改善睡眠最顯著,該組的受試者自己報告說他們的睡眠總時數在運動後增加了 26%,而躺在床上到入睡之間的時間減少了 39%,腦波紀錄則顯示這一組的病人確實睡眠改善最多,總睡眠小時數增加了 18%,而上床到睡著的時間長度減少了 55%
- 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組的焦慮症評分減少了 15%
- 研究團隊說: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過度激烈的有氧運動或者注重肌肉訓練的重力運動,都較能有效的即刻改善原發型 (非其他疾病所引起的) 失眠症。
Ref:
Exercise Helps You Sleep
Aerobic Exercise Relieves Insomnia
Effect of acute physical exercise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imary insom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