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反應、自由基損傷和氧化逆境在近年來已成為主要的健康議題,它們主導了許多慢性病及癌症的發生。急性發炎是免疫系統對於病原入侵時,執行工作的歷程,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然而過度及長期的慢性發炎會造成癌症、糖尿病、心血管或阿茲海默症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
由於研究幸福 (快樂) 度的理論眾多,因此根據不同理論所發展出的測量工具也有所差異。其中,由心理學家 Michael Argyle 和牛津大學的 Peter Hills 以貝克憂鬱量表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為基礎所編製出的牛津幸福 (快樂) 量表 (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 OHI),其特殊之處在於為一正偏態量尺的量表,也就是實際調查中,多數人自評會呈現幸福 (快樂) 度偏高的結果。此量表,可讓你瞭解你目前幸福 (快樂) 的高低程度,你甚至可以在之後不同的時間或階段再測試一次,看看分數是否有變化。
根據一篇發表在 2008 年 2月 15 日網路版 Critical Care 期刊的文章說:在決定是否對末端疾病病人繼續施救的問題上,大多數的醫生的想法和一般社會大眾有所不同。又根據一篇發表在 2008 年 8 月網路版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期刊的文章說:抱持無神論或不可知論的醫師比虔誠教徒的醫師,有差不多兩倍的可能性,願意採取可能加速結束病人生命的醫療步驟。而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4 月份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期刊的文章說:在英國,少數民族 (包括非裔和亞裔) 對死亡比較有恐懼感;而家庭能有充足照護幫手,反而會增加病人對死亡的恐懼。
有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9 月 8 日 PLoS ONE 期刊的文章說,每天補充維他命 B 群可以讓有輕度記憶力衰退的老人,減緩其腦部萎縮 (brain atrophy) 的速度。這一個臨床為期兩年,是目前為止在這方面規模最大者,而且發現了正面的結果。
有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4 月 26 日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的文章說,同時有抽菸、缺乏運動、飲食失衡、喝酒過多,這四項不良習性的人,其壽命比起有單獨一項不良習性者,會縮短 12 年左右。
紓緩照護團隊包括:醫師、護士、社會工作者、和神職人員。他們合作幫助病人去應付痛苦和症狀,也幫助病人和家屬處理情緒上和心靈上的需求。傳統上,紓緩照護是在最後一段日子才提供給癌末病人;本研究則探討:對已經轉移的肺癌病人,如果能夠一開始就接受紓緩照護,是否會有更多好處?
關節炎是在骨關節、肌肉、肌腱、韌帶和滑液囊等組織所發生的發炎疾病,這些組織會產生紅、腫、熱、痛及僵硬等狀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肢體的殘障。
據估計,每年有 4600 萬美國成年人被診斷出罹患關節炎,隨著美國人口老齡化,這些數字預計將大幅增加。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的活動力會因關節炎而受限, 造成政府很大的財政負擔。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 45 歲以上的中年老人,台灣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者約佔全人口的 5-6%。另外,以女性患者居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台灣的罹病率約為千分之五。
中暑容易導致器官衰竭;而嚴寒的天氣會增加醫院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最近,終於有第一篇論文用詳細的數字,去說明氣溫降低和心臟病發作之間的關係。
這一篇文章是在 2010 年 8 月 10 日發表於網路版的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 期刊。文章說,當任何一天的平均溫度降低攝氏一度,就能夠在之後四週內增加心臟病的發生率,累積總共增加 2% 左右。
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7 月份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期刊的文章說,一個人對別人的評論,常常會反映出自己的個性 (無論是好的、不好的、甚至於是連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性格);對別人的評價有多少正面性,常常是反映自己快樂、好心腸、和情緒穩定的程度。
失智症會因發生的原因不同,而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失智狀態,而病程可能是逐步地或快速地變化。最常見的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約佔失智症的 60~70%;在北歐、北美地區,更高達 70~80% 的比例。據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 2430 萬失智症患者,每年新增 460 萬個案,相當於每 7 秒鐘有一位新增個案,而且每二十年失智人口倍增。到 2020 年時,全世界將有 4230 萬失智症患者;到 2040 年時,將有 8110 萬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