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普及的國家,非個人化的一般性健康檢查,已成為標準醫療工作的一部分。定期身體檢查,對許多美國人來說是每年必行的儀式,台灣也漸漸趕上這個趨勢。但是數十年來,它的實際效果並不顯著。例如,有一篇2012 年 11 月的回顧性研究文章認為,這些健康檢查沒辦法讓人更長壽,也無法降低因癌症及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到底經常性的健康檢查真的有必要嗎?如何能正確地利用健康檢查,讓我們自己更健康呢?
磁共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以強大的磁場、電磁波和電腦計算功能,來建構人體器官和結構的詳細影像。MRI 本來被稱為核磁共振造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MRI),但 MRI 並不使用有放射的元素,也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高能電磁波,加上一般人對 “核” 敏感,故改稱 “磁共振造影”。MRI 可用於身體每一個部分的成像,尤其是一些密度較小的軟組織,如大腦、肌肉、結締組織和大部分的腫瘤組織。檢查過程中不會有輻射暴露、不具侵入性、而且是無痛的。
正子斷層造影掃描的英文簡稱為 PET sca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簡稱為正子掃描,是核子醫學影像技術的一種。在病患接受注射短半衰期之放射性藥劑後,利用正子掃描儀器,進行全身或局部的掃描檢查,產生一個二度或三度空間的影像;特別是常用於癌症治療的追蹤與評估,也用在腦神經病變(如癲癇症及失智症)的診斷、心肌活動的評估等方面。
電腦斷層掃描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或 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 scan,簡稱 CT/CAT scan) 為結合 X 光與電腦科技的診斷工具。CT 掃瞄自問世以來,在過去 20 年內的使用急劇增加,根據 2007 年美國的統計,一年內約有 72 萬次的掃描,且在逐年增加中。近年來,台灣甚至有許多醫學中心或健檢診所,推出每年全身掃描一次 CT scan,以有效防治癌症的標語。然而 CT scan 的使用仍具有潛在的風險,本簡介將為您分析其優缺點。
有一個研究發表在 2009 年 11 月的 Journal of Pain 期刊,說每天 20 分鐘,共三天的 Meditation (靜心,冥想) 訓練,就可以幫助控制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