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是一種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關節疾病,好發於 40-60 歲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於好發年齡為中年之後,所以在日本俗稱為五十肩。其症狀為肩關節各方向活動受限,尤其是外展、外旋、後伸、及背手等動作發生困難,導致手無法高舉過肩;或活動、高舉時肩部疼痛,如拿高處物品、搭車拉吊環、曬衣、梳頭、扣背扣及拉背鏈困難等,還會影響到睡姿。五十肩的預防、治療與復健的關鍵,是多做肩關節的伸展運動。
香港腳,醫學上稱為足癬 (tinea pedis),因常見於運動員,因此又稱運動員的腳 (athlete's foot),是一種由真菌類皮癬菌 (tinea) 感染所引起的病症。其症狀包括搔癢、燒灼感和龜裂、趾間鱗狀脫皮且具有傳染力。皮癬菌喜歡生長在潮濕、陰暗及溫暖的地方,所以香港腳常從趾間開始發展,且可蔓延到腳指甲 (灰指甲,Onychomycosis),使它們增厚且易碎。
腰痛 (lower back pain下背部痛) 是人類十分常見的毛病之一,在流行病學的統計上,約每五人就有一人有腰痛的困擾,而且它的復發率極高。如何才能夠有效預防腰痛?對現代醫學仍然是一個大課 題。腰痛的成因並不簡單,因為可以引起腰痛的組織十分多,從椎間盤,椎骨關節、神經根、神經膜、骨膜,一直到外層的肌肉、韌帶、肌膜以及肌腱,都可能因發 炎,受壓迫或受到刺激而產生痛楚。除此以外,腎炎及不少腹腔內器官的炎症都會產生反射性的腰痛。所以腰痛雖然普遍,但不應自我診療以免判斷錯誤,耽誤病情。
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9 月 16 日英國的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期刊的文章說,在彙集已經發表的臨床文獻的數據,綜合統計的結論是:葡萄糖胺 (Glucosamine)、或軟骨素 (Chondrotin)、或兩者並用,在治療膝蓋或髖關節 (Hip Joint) 發炎,並不比安慰劑有效。已經有多篇討論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的有效性的文章發表過,然而醫藥界看法仍然分歧。
提倡多喝牛奶藉以補鈣強骨的一方認為,每天應該喝三大杯牛奶;反對的一方認為,喝牛奶在避免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方面的功能並不顯著,可能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長期臨床發現,每日攝取高量的鈣片,不見得能減少骨質疏鬆的罹患率,可能反而有害。
有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7 月 29 日 BMJ 期刊的文章說,雖然很多人在攝取鈣補充品,來增加骨骼密度、避免骨質疏鬆;但是,他們整合分析從前的臨床時發現,補充鈣質不但對骨質密度沒有多大好處,反而會在年長者增加心臟病的機會。
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是一種因骨質漸漸流失的疾病,會因而增加骨折機會。任何人都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它常見於老年婦女。大約從 30 至 35 歲,人的骨質量開始減少,女性由於骨架及骨質量比男性小,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就比較高;加上女性在更年期之後,雌激素分泌減少,骨質流失就更快。50 歲以上的族群有多達一半的婦女和四分之一的男性,其骨頭斷裂的原因是因為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的疾病,很多人一直到骨折發生之時,才知道已罹 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早日得知骨質狀態,即可立即預防和治療,以防止進一步的傷害。
蕁麻疹 (Urticaria,Hives) 俗稱風癩或起清膜 (台語),為急診中最常見的皮膚病症之ㄧ,是一種很癢、中央凸起而周圍邊界不規則且泛紅的皮膚疹塊 (Wheal)。因身體接觸到某一種或多種之過敏原、內分泌、壓力,引發皮膚內小血管急速擴張,而在皮膚表面形成膨疹。
如果這現象發生於較深層真皮與皮下組織部位的血管時,皮膚的腫脹會加厚,則稱為血管性水腫 (Angioedema)。血管性水腫的特點是在眼周和嘴唇處有深層腫脹,有時在生殖器、手和腳。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濕疹性皮膚炎 (Eczema) 是最常見的皮膚病,泛指會使皮膚腫脹、發炎、發癢,並且不易痊癒的皮膚發炎反應;屬於非傳染性的,但通常與過敏體質有關。在組織學上的表現則是表皮細胞間水腫 (Spongiosis)。
臨床症狀呈現多樣性的續發變化:急性期的濕疹性皮膚炎以局部紅腫及小水泡為主要的變化;亞急性的濕疹性皮膚炎則以潮紅並落屑、結痂來表現;而慢性的濕疹性皮膚炎上的病變,則是呈現因長期搔抓而導致的表皮增厚和色素沉澱。
濕疹可於任何年齡發生,但最常見於嬰兒,有將近 85% 的濕疹患者會在五歲之前發作,其中有一半的嬰兒會在三歲之前完全痊癒。
關節炎是在骨關節、肌肉、肌腱、韌帶和滑液囊等組織所發生的發炎疾病,這些組織會產生紅、腫、熱、痛及僵硬等狀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肢體的殘障。
據估計,每年有 4600 萬美國成年人被診斷出罹患關節炎,隨著美國人口老齡化,這些數字預計將大幅增加。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的活動力會因關節炎而受限, 造成政府很大的財政負擔。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 45 歲以上的中年老人,台灣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者約佔全人口的 5-6%。另外,以女性患者居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台灣的罹病率約為千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