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重 (甚至達到肥胖),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疾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但是,有些臨床實驗卻發現:以成年人整體而言,過重者的死亡率卻反而較正常體重者低。這個矛盾現象,被稱為“肥胖悖論 obesity paradox”。哈佛大學公衛院的 Walter Willett 教授認為悖論並不存在,因為在排除吸菸者和嚴重慢性病者後,會發現正常體重者死亡率最低。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 Katherine Flegal 博士,則認為過重者死亡率反而較低的矛盾現象,是真的存在。從論戰內容看來,正常體重或過重,何者死亡率較低,可能和受試者的群體屬性、有無疾病、及年齡有關。肥胖對健康不好,年輕人尤其需保持正常體重。但隨著年老和疾病的附身,可能就必須改變體重策略,在最終的衰病之前,先積一點體能 (油脂) 本錢。
詳全文...
對於一般人群,正常的血壓是收縮壓/舒張壓低於 120/80 (毫米汞柱,以下同),高血壓被定位於收縮壓/舒張壓高於 140/90。但是在老年高血壓患者,如何看待高血壓則仍具有爭議,因為:因血壓過高而增加死亡率的程度,會隨年齡減弱;血壓過低增加死亡率的程度,則會隨年齡增強。很老 (例如 85 歲以上)、體弱、或重病者,當血壓偏高,其死亡風險反而下降。60歲以上的患者,使用降血壓藥時,其治療目標該是血壓 140/90 以下、還是 150/90 以下,目前美國的三個醫界團體的意見互不相同。有限的臨床資料顯示:80 歲以上的老人,使用降血壓藥確能減少心血管病,但是能不能減少全因總死亡率尚未定論;而用藥宜輕,宜以降血壓利尿劑為主。但是,一個稱為 SPRINT 的大型研究,則認為即使是超過 75 歲,也能因強化治療而減少心血管病和總死亡率,雖然會較常有嚴重副作用。有一個研究說,老年時血壓急劇上升、或中年高血壓老年時轉為下降,較危險。
詳全文...
已知,血膽固醇濃度偏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高者,較容易罹患動脈粥狀硬化,引起心血管病。但是,研究顯示,65 歲以上老人,血膽固醇濃度偏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高者,反較長壽;這個現象,到了 85 歲以上,更為明顯。膽固醇濃度偏高,而沒有心血管病史的老人,服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 (statins),確實仍然可以減少心血管病,但是不會活得更長久;藥物的副作用,則會隨年齡越大而越顯著。因此,美國 ”後急性和長期照護醫學協會” 的警告:老年人及壽命有限者,宜慎用降膽固醇藥。
詳全文...
Richard Smith 醫師,BMJ 期刊的前編輯,於 2014 年 12 月 31 日,在 BMJ 期刊的部落格發表一篇文章說,在四大類疾病死亡之中,相對於死於其他三類 (猝死、器官衰竭、老人癡呆症死),死於癌症算是最好的死亡,在愛和嗎啡的幫助下,可以反思你的一生、和親友道別;他又說,與其研發癌症的救治,不如把資源放在其他更急需解決的醫療領域。該文章引起媒體廣泛轉載,卻也引來不少的批評。他只好在 5 天後,在部落格再發表一篇文章,來解釋他的看法和用意。他說,它的目的在提醒大眾……。之後,有一篇持平的評論說:確實是沒有什麼比晚期癌症診斷,能更有效的迫使我們去面對死亡的現實,願意開始去對死亡做一些規劃;但是,我們並不需要先經過癌症診斷的恐慌;因為,無論死因是什麼,凡是一個已規劃的、並且被接受的死亡,就是一個善終。
詳全文...
死亡是生命的終究,而不是失敗;醫療應幫助人們安排一個友善的死亡。根據 2003 年的一篇論文,年長醫生多數會選擇,在重病末期時拒絕急救和維生醫療!可是,大多數的病患卻受盡無效醫療之苦。病人對自己的死亡有知的權利,也應該有一個溫馨且有尊嚴的死。急救,對難以挽救的傷病患:大多是徒勞無功、卻造成痛苦和悲劇。不合理的急救和維生,是病人、家屬、醫生、和制度所共造的業。台灣的相關修法已經漸趨完備,有利於國民預立醫療指示、方便病患及家屬拒絕無效的急救和維生醫療。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推出 “醫病五溝通” 指南,教病患及家屬如何向無效醫療說 “停”。緩和照護不僅是適用於接近臨終的安寧病人;有研究證明,緩和照護也可以提早應用到已癌轉移而尚未到達臨終階段的病人,既可以延長病人生命又可以減少痛苦。
詳全文...
一篇 2015 年初的文章說,研究者以數學模型推算 31 種癌症的主因,結果是:有 22 種癌,其發生率與該組織幹細胞的分割總次數有明顯相關性,其癌主因是幹細胞分裂時,”衰運”而發生 DNA 突變;另有 9 種癌的發生率與該組織幹細胞的分割總次數無明顯相關性,其癌主要風險可歸因於病原體感染、生活習慣、環境汙染、遺傳基因、或其他外因。研究者並且宣稱:對付主因是 ”衰運”的癌症,其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因為這些癌難以預防。這項宣稱引起轟動,但也招來網路文章的批評、世衛癌症專業機構的強烈反對、和期刊論文的反駁,紛紛指出研究者立論的錯誤、並強調預防的重要。有一天,或許當我們足夠地了解癌症危險因子之後,絕大多數的癌將被認為和 ”衰運” 無關。
詳全文...
從前有記載說,50% 至 60% 的尚具有意識的臨終病人,會經歷 “生命末的夢境和視見 (End-of-life dreams and visions, ELDVs)”。有一篇發表在 2014 年三月份醫學期刊的論文,是第一個描述關於 ELDVs 的嚴謹研究,它直接記錄安寧醫院病人的經驗。其結果發現:有 88.1% 的受訪病人,經歷了至少一個 ELDVs;其特點是對病人而言,非常真實、且富有情感意義。尤其是有關於已過世的親友的ELDVs,不但是在死亡前的最後幾個星期最常發生,而且也比其他類型 ELDVs 更能顯著地安慰病人。研究者認為,許多 ELDVs 能幫助病人對過去的缺憾感到釋懷、或去採取必要的彌補行動,以至於病人較能放心地接受死亡。
詳全文...
以診間血壓,來決定病人是否該吃高血壓藥,會容易誤診。利用隨身血壓測錄器記錄 24 小時的血壓數據,可以分析一個人夜日的血壓比:夜間睡眠血壓沒有比白天血壓適量下降者,其高血壓併發症的預後較差。控制血壓的目的,主要是在防止併發症發生。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降血壓藥物有幾大類,可以根據患者病情被選用。對大多數患者來說 (除了夜間血壓過低和青光眼者),降血壓藥在睡前吃比起在早晨吃,有很多好處:較能降低高血壓併發症、和死亡率,也較可以減少日後糖尿病的風險。
詳全文...
自古以來人類靠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能暫時提高戰、逃的能力,來應付天災和外敵。但是,現代人的主要壓力源卻變成是每天日常的生活、人際、情緒等戰不贏又逃不掉的問題。過度或長期的壓力會使人焦慮、免疫力下降,以至於 60% 至 90% 疾病和壓力有關。焦慮症有六種主要類型,每一種都有其自身獨特的症狀,但是都是和過度、非理性的恐懼及擔憂有關。身處焦慮 (症) 時,幫助自己的方法包括:改變對焦慮的認知、練習去除雜念和放鬆身心、接受焦慮感而不對抗、當下原本正該做的就去做、改變生活習慣、心中感恩和行為利他。年輕人生活壓力較大;老人則更容易受遭到因為貧、病、獨居、或接近壽終所帶來的惶恐。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