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Dec. 2011 眼科、耳鼻喉科及牙科:
網路分享  
睡眠呼吸暫停症 (sleep apnea),主要分為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 (Obstructive sleep apnea)、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 (Central sleep apnea) 及混合型 (complex sleep apnea) 三種,發生的比例約為 84%、0.4%、及15%。睡眠呼吸暫停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會在睡覺時發生暫時停止呼吸 (apnea) 或低呼吸 (hypopnea) 的狀況。

睡眠呼吸暫停症是一種慢性的睡眠障礙,嚴重的擾亂你的睡眠,呼吸暫停會造成患者常從深睡變成淺睡,使得睡眠品質變差、白天嗜睡,且容易造成心血管、精神疾病等併發症。

睡眠呼吸暫停症的定義

呼吸障礙可分為兩種:1) 暫時停止呼吸:口鼻氣流停止流動超過 10 秒,2) 低呼吸:換氣量降至 50% 或以下,且時間超過10 秒。呼吸暫停或低呼吸的次數,一小時可以發生 5-30 次或更多;且在一般情況下,會有一個響亮的打鼾聲或嗆聲,然後再回到正常呼吸。成年人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的診斷標準有多種,其中之一是:無呼吸、低呼吸指數 (Apnea-Hypopnea Index,AHI,也就是平均一小時無呼吸及低呼吸的次數) 高於 5 者。

睡眠呼吸暫停症的分類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從鼻子到肺部的這段上呼吸道,在睡眠時因某些原因造成阻塞,而使呼吸有中斷的症狀。這類的病患較常見,亦多有肥胖或代謝異常等問題。一般睡著時,全身的肌肉都會放鬆,而原先固定及撐開咽喉部的肌肉仍會持續運作以維持呼吸道暢通,讓人在睡眠時仍能順暢的呼吸以送入足夠的氧氣。但有些人在睡眠時,咽喉部會有些微鬆弛,如上顎的懸壅垂掉下來、或氣管周圍肌肉鬆弛造成呼吸道輕微狹窄,而發生打鼾的現象。但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的人,則因為某些原因讓呼吸道狹窄的狀況變嚴重,造成呼吸困難,使得大腦感應到缺氧而命令身體用力呼吸,造成短暫的甦醒,並打亂了睡眠週期,或使睡眠週期缺乏深層睡眠,身體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得白天精神不濟,常打瞌睡。由於發生的時間可能僅有數秒,即使整個睡眠過程中發生數十次的驚醒,大部分的人仍不知自己罹患此症
  • 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因為控制呼吸的肌肉與神經出現問題,導致身體無法自動呼吸而產生呼吸中斷,這類型的病患相當的少,較常見於神經方面的疾患
  • 阻塞型及中樞型的混合型:兼具阻塞型及中樞型的睡眠呼吸暫停症狀,患者比例約佔罹患睡眠呼吸暫停症總人數的15%

睡眠呼吸暫停症的危險因子

睡眠呼吸暫停症會發生在各種年齡的男女,但有些特定因子會增加罹患此症的風險。

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
  • 過重者:上呼吸到周圍若有脂肪累積,可能會阻礙呼吸,但並非所有肥胖者都有睡眠呼吸暫停的症狀
  • 頸圍過大:頸圍大於43 cm者,會增加阻塞型睡眠呼吸障礙的風險
  • 高血壓者:睡眠呼吸障礙常見於罹患高血壓的人
  • 呼吸道狹窄:天生呼吸道狹窄、扁桃腺 (tonsils) 或腺樣體 (adenoids) 增大等,都會讓呼吸道變窄
  • 男性:男性的呼吸睡眠暫停症為女性的兩倍,然而,女性若屬過重及停經後,其睡眠呼吸暫停症風險也會提高
  • 年齡增長:65 歲以上的老人,其發生睡眠呼吸暫停症的機率為成年人的 2-3 倍
  • 家族史:若家中成員有此症,風險會增加
  • 酗酒、使用鎮定劑者:容易使喉頭的肌肉放鬆而增加風險
  • 抽菸者:吸菸者罹患睡眠呼吸暫停症的風險較不吸菸者高出三倍,且吸菸者之上呼吸道也容易有發炎或組織殘留的現象
  • 久坐不動者
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
  • 男性:較容易有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
  • 年齡:65 歲以上的人,有較高的風險
  • 心臟病:患有心房纖維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或充血性心臟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的人,其罹患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的機率較高
  • 中風或腦瘤:可能會損害大腦調節呼吸的能力
阻塞型及中樞型的混合型:其風險因子如同上述兩型。此外,混合型睡眠呼吸暫停症常合併有心臟疾病。

睡眠呼吸暫停症之併發症
  • 心血管問題 (Cardiovascular problems):有睡眠呼吸暫停症的患者,其高血壓的風險是一般人的 2-3 倍,亦會增加中風的機率。由於呼吸暫停及低呼吸的狀態,所造成血氧值不穩定 (缺氧或低血氧症) 的多次發作,也可能會導致猝死。另外,研究顯示,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與心房纖維顫動、充血性心臟衰竭及其他血管疾病有關。相對的,患有心血管問題者,也容易罹患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
  • 白天疲勞症狀 (Daytime fatigue):由於睡眠呼吸暫停能使血氧濃度下降多次,導致睡眠品質不良或打斷睡眠週期,因此會使患者無法確實地休息,而產生日間嗜睡、疲勞、煩躁、及工作中無法專心或突然睡著;若孩童或青少年有此症,可能在學校會課業表現不佳或產生行為問題等。
  • 藥物或手術之併發症: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者,若使用某些鎮靜類藥物、安眠藥或全身麻醉時,要特別小心呼吸停止的意外;歷經重大手術而麻醉時,可能會有手術中呼吸困難的風險。
  • 剝奪伴侶的睡眠:睡眠呼吸暫停症的患者,可能會有鼾聲如雷的狀態,使得周圍的人無法好好的休息;或者因患者常常突然停止呼吸,造成伴侶緊張、無法放鬆休息等。

睡眠呼吸暫停症的症狀
  • 鼾聲如雷:常見於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患者
  • 難以維持睡眠 (失眠):常見於中樞型及混合型患者
  • 醒來時喉嚨乾或疼痛
  • 晨起時頭痛
  • 白天過度疲勞 (嗜睡)
  • 睡著時呼吸停止或暫停
  • 頻繁地夜尿
  • 有記憶或學習障礙,並且注意力無法集中:常造成幼童被錯誤診斷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 易怒、憂鬱、情緒起伏大,或人格改變

睡眠呼吸暫停症的診斷

若有:如雷打鼾、合併白天常精神不濟、及以上呼吸暫停症症狀的人,可到各醫院睡眠中心做夜間睡眠檢查,並找出最佳治療方式。睡眠中心會進行夜間睡眠多項生理檢查 (Polysomnography),以心電圖、腦波圖、肌電圖、眼電圖、呼吸氣流紀錄、鼾聲大小及次數、呼吸時胸腹起伏、血中含氧濃度及睡眠期間的體位變化等,來記錄患者一整夜睡眠時的生理狀況與睡眠週期;可以檢查出患者是否有睡眠呼吸暫停現象,並判斷其睡眠呼吸中止為阻塞型、中樞型或混合型。

睡眠呼吸暫停症之治療

睡眠呼吸暫停症的治療,端看引起呼吸暫停的主因為何: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在阻塞的情況下,治療的目標為如何在睡著時保持呼吸道暢通。若症狀溫和,醫生可能會請患者減重或戒菸;症狀嚴重時,會建議使用CPA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維持呼吸道正壓的呼吸機),可讓喉嚨保持敞開以防止阻塞;有時也會使用手術的方式改善呼吸道結構,例如:移除扁桃腺或腺樣增殖體 (常使用於兒童患者)、或進行懸雍垂顎咽整形術等
  • 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中樞型的治療則要能維持睡著時呼吸的規律性,要先找出造成呼吸暫停的原因,是神經肌肉的問題,還是高血壓、心臟疾病等原因;然後對症治療。保持規律的呼吸模式,可透過補充氧氣及各種機器來協助,如CPAP、BPAP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雙向呼吸道正壓器) 和 ASV (adaptive sero-ventilation,適應輔助換氣機)。
  • 阻塞型及中樞型的混合型:最常使用 CPAP 呼吸機、改變生活方式 (如減肥、戒菸) 及治療根本原因 (如高血壓、心臟疾病)。
目前沒有研究顯示草藥或維生素可有效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症,而針灸已被證明有好處。

約有 6-8% 的 50 歲以上男性罹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且大多不自知而尚未治療。若你發現你的另一半有嚴重鼾聲、頻繁夜尿、白天精神不好的狀態,首先要想到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並鼓勵他們去找醫生診斷,以避免進一步嚴重的併發症產生。

生活習慣改變及居家護理

在許多情況下,自我照顧可能是改善睡眠呼吸暫停症最有效的方法之ㄧ。患者可嘗試以下方式:
  • 減去多餘重量:即使是些微的體重改變都有助於舒緩喉嚨的收縮,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可完全治癒你的睡眠呼吸暫停症狀
  • 避免飲酒和服用特定藥物,如鎮靜劑和安眠藥。這些物品會讓你後咽部肌肉放鬆、干擾呼吸
  • 側睡:正躺可能會讓你的舌頭及軟齶掉到後咽部而阻塞呼吸道。為防止正躺,可嘗試在睡衣背部縫幾顆網球
  • 保持夜間鼻腔暢通:可使用生理食鹽水鼻噴劑或與醫師討論短暫使用抗組織胺以保持鼻腔通暢

Ref:
Explore Sleep Apnea
Diagnosing sleep Apnea
Sleep apnea
2011/12/1 下午 04:05:36| CFH 編輯部| 回應 0 則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