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 E 是一種油溶性維他命,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劑,也常被用於乳霜和乳液中。天然維他命 E 有 8 個成員,包括α、β、γ、δ生育酚 (tocopherols) 及α、β、γ、δ生育三烯酚 (tocotrienols)。北美飲食中以 γ-tocopherol 為最常見的維他命 E 形式,富含於玉米油、大豆油中;而 α-Tocopherol 則是最早被認為最具生物活性的維他命 E 形式,也是北美飲食中第二常見的維他命 E 種類。
詳全文...
維他命 C 是一種水溶性維他命,可以從柑橘類水果 (橘子、柳橙、柚子)、奇異果、哈密瓜、西瓜、木瓜、草莓、芒果、鳳梨、藍莓、小紅莓、覆盆子、青椒、南瓜、青花椰菜、白花菜、白菜、甘藍、菠菜、番茄等食物中攝取。過量的維他命C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且維他命 C 對光線、空氣以及熱敏感,容易被破壞,所以要定期補充,因此若要攝取較多的維他命 C,最好食用水果以及生菜或輕度烹調的蔬菜。若以營養補充品形式補充,要注意最好不要超過每天 2000 毫克,以避免腸胃不適或腹瀉。
詳全文...
如果要指出目前人類最大的疾病原因,那可能就是 “壓力”。有一個估計說,人類百分之七十的疾病和 “壓力” 有關。現代多數人,有對過去太多的不滿,又有對將來太多的慾求,以至於無時無刻不在焦慮之中、無法放下。不但是名譽、金錢、享樂上的慾求已成為病態,甚至連過度地慾求健康、恐懼疾病也一樣能成為壓力的來源,反而造成身心損害。由大腦想像來的壓力,早已經超過了周遭事實上所發生的壓力,大腦成為是人類最大的病源。
詳全文...
維他命 B 群,是一群共有八個成員的水溶性維他命,為生長、發育、以及數種身體機能所不可或缺的必須營養素,成員彼此間存在著協同作用。它們在維持酵素活性、調節體內化學反應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參與將食物轉化成能量以及其他必須的物質的過程,對於保護神經組織細胞、安定神經、舒緩焦慮也有助益。維他命 B 群可從蔬果、全穀類以及動物性食物中攝取而得。大多數的維他命 B 群,須定期補充,多餘者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詳全文...
維他命 A 是一群化合物,在視覺、骨骼成長、繁殖、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 (此處所謂的細胞是指如腦、肌肉、肺、血液的部份細胞或其他特殊的組織) 等功能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為人生命所需之必須營養素。維他命 A 負責協助調節免疫系統,如製造白血球來消滅有害的細菌和病毒,也幫助淋巴細胞,使其能更有效地抵抗感染。維他命 A 可以促進眼睛、呼吸道、泌尿道、及腸道等器官表層的健康。當這些表層受損時,會變得更容易被細菌入侵而遭受感染。維他命 A 也會協助維持皮膚以及黏膜,加強其做為屏障細菌和病毒的功能。
詳全文...
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抑鬱症) 和一般悲傷不同。悲傷只是暫時對偶發事件的自然反應,憂鬱症卻往往可以延續長達幾個月或幾年之久,不但常常伴隨著嚴重的生理症狀,而且很容易復發。目前無論是在西方國家或台灣,由於精神科醫師和心理治療的缺乏,抗憂鬱藥變成是絕大多數憂鬱症病人的第一線治療,也是幾乎是能得到的唯一治療。這個情形的結果是,目前在美國有 1/10 的人口在長期使用抗憂鬱藥。到底抗憂鬱藥的利弊如何?正確使用方法是什麼?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論性的問題。最近發表在 2012 年 4 月 24 日 Front Psychol. 期刊的一篇文章則直接批評說:”抗憂鬱藥弊大於利”。這文章勢必再掀起新一波爭論。
詳全文...
飲食失調症 (Eating Disorders) 是一種對食物與體重的不正常困擾和行為,並危害到患者的健康。雖然我們有時候會擔心自己的體重,但有飲食失調症的人會以極端的方式防止體重增加。他們的問 題不僅是在斤斤計較體重,而是用不正常的控制飲食與體重的方法,來解決情緒上的焦慮。飲食失調症有兩種:精神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 和精神性厭食症 (anorexia nervosa)。這兩種的不同在於,厭食症的患者會避免高卡洛里的食物,拚命的運動,並讓自己維持在飢餓的狀態;而暴食症的患者卻是暴飲暴食、消耗大量 的食物,但隨後便以催吐、瀉藥、減肥藥等方式不讓體重增加。
飲食失調症常與其他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物質濫用、焦慮症共同發生。此外,飲食失調症患者也會合併有其他身體的併發症,包括嚴重的心臟疾病及腎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詳全文...
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因重複地侵入他們大腦的某些念頭 (強迫觀念) 而產生不安、焦慮、恐懼、或擔心。患者會因為要避免這些念頭所預言的禍害,而不斷地從事某些特定的儀式 (強迫行為)。患者會希望能藉此行為,來暫時擺脫這些念頭的預言、這些念頭本身、和這些念頭們所帶來的焦慮。
詳全文...
“食物的酸鹼性會影響健康” 和 “多吃鹼性食物可以防治痛風、尿路結石、骨質疏鬆” 的觀念,很久以來一直得不到主流醫學的共鳴。而在維基網站和一些專門批判非主流醫學的網站,多年來一直認為這些論調是偽科學。但是,自然醫學和輔助醫學界則早已利用這個準則,許多痛風、尿路結石、骨質疏鬆等病患自救網站也廣為宣傳。最近兩三年來,開始有許多臨床結果提供了 “食物酸鹼性會影響健康“ 的多方面證據。
詳全文...
恐懼症(phobia)是焦慮症的一種,特徵為發病者對某些事物或情境會產生莫名的恐懼,縱使當事者明知不會受到傷害,也無法控制恐懼的情緒。恐懼症都有 慢性發展的趨勢,通常可以靠行為療法得到舒緩;而藥物則可在療程初期減少焦慮的症狀。恐懼 (fear) 本是對危險事物的自然反應,恐懼症則是一種不合理且過度的病態反應。另外,恐懼症也常與驚恐障礙 (panic disorder) 混淆,驚恐障礙患者相信他們的恐慌是由某種物理原因造成,在發作當時或之後會自行去醫院就診。而恐懼症患者也會經歷恐慌發作,但他們會察覺自己是一種非理性的恐懼而產生極大的焦慮,很少患者願意去醫院,因為他們害怕權威人士的拒絕或評斷。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