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 1980 年代,其幼稚園教育開始發生質變,從原來的玩耍體驗為主,變成較多的學術教導。但是,幼兒的認知發展並沒有變早熟,提早正式教導抽象學習語言和數學,會成為揠苗助長,摧毀兒童日後的學習動機和成果。德國人在試驗後決定將幼兒園教育,改回到基於遊戲。芬蘭的大多數兒童在7歲才開始接受閱讀指導,比美國晚兩年,然而,芬蘭中學生在國際評比,閱讀能力超越了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傳統的遊戲幼教,帶來快樂的童年;而近年來的學術幼教,卻帶來困難的人際關係和失敗。幼兒時期對父母的親情依戀,是日後心理健康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礎。即使是超級聰明的小孩,在 6 歲前也需多些親情、運動、大自然、和小孩玩,少碰數學或語言。
詳全文...
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6 月 14 日網路版 Psychological Science 期刊的文章說,注射肉毒桿菌毒素來消除皺紋,不但會影響使用者臉部表情,而且會損害他們了解別人語言中的情緒意含的能力;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4 月 21 日網路版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期刊的文章說,我們常常難以判讀肉毒桿菌毒素使用者的表情和內心感受,但是實驗證明,肉毒桿菌毒素使用者也有困難了解我們的表情和感覺。
詳全文...
早在 1956 年,康乃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就曾觀察 427 位媽媽,達 30 年之久,紀錄這些婦人的子女數、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和就業狀況。研究者發現,這些變數都不會影響受試者的平均壽命;但是,研究者卻發現,只有 36% 在做志工服務的婦女曾經有重大病痛,但是有 52% 的沒有做志工服務的婦女曾經有重大病痛。
這個發現讓科學家好奇:是否經常做 ”利他主義 altruism” 的行為 (例如:勇敢救人、做志工、捐款等) 會對健康帶來正面的影響?
詳全文...
自戀的英文是Narcissism ,這個字是從希臘神話美少年Narcissus愛上自己,溺死後變成水仙的故事而來。根據最近幾篇科學文獻的報導,美國大學生有自戀傾向的百分比劇烈上升,可能對他們將來的社會生活能力造成困擾。
這些文章大部分是由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和南阿拉巴馬大學所共同發表的。
詳全文...
老舊的看法認為,學校裡的霸凌者是被同學排擠的,可是一篇發表在三月/四月份 Child Development 期刊的一篇文章說,這些小惡霸事實上是蠻受同學歡迎的。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