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症 (Delusional disorder) 患者,對某些特定事情,會深信自己的非奇異的、但卻是錯誤的解讀 (即妄想)。而且因為著迷於這些妄想,患者的某些心理和行為,會破壞自己或別人的生活。大多數患者並不承認自己有問題、無求醫動機。妄想症可分七型:情愛型 (以為另一個人深愛著自己)、自大型 (妄想自己的才能或身份等)、嫉妒型 (認為自己的伴侶出軌)、被害型 (堅信自己受到欺騙或迫害)、身體型 (堅持自己患病)、混合型、和未分類型。治療方面:應先考慮採取心理治療及支持,避免輕易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或住院治療。有些病人可在發病幾個月內即時緩解,有些則會多次復發或慢性化。
詳全文...
一篇發表在 2004 年 9 月 27 日 Arch Intern Med. 期刊的文章說,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入睡困難型失眠,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和安眠藥 Zolpidem (台灣品名:使蒂諾斯) 合用,都比單用 Zolpidem 有效;一篇發表在 2009 年 5 月 20 日 JAMA 期刊的文章說,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慢性嚴重失眠者,在短期治療階段同時使用安眠藥 Zolpidem 會更有效,但長期仍應該單用認知行為療法;一篇發表在 2006 年 6 月 28 日的 JAMA 期刊的文章說,治療老年失眠者,短期或長期使用認知行為療法,都比安眠藥 Zopiclone 更有效。
詳全文...
近十年來,越來越多將正念訓練及正念療法應用於心理治療以幫助成年人 (而最近也有許多兒童和青少年的案例) 處理特定健康問題及心理障礙的研究。幾位優秀的認知行為學家,將正念療法與認知行為療法結合,並將其發展成一套標準治療計畫 – 正念認知療法 (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提供憂鬱症患者 (尤其是慢性反覆發作者) 完整的練習技巧,以試圖打破憂鬱症患者習之為常的思考迴路。這篇文章主要回顧近年來有關正念認知療法對抗憂鬱症的臨床研究。
詳全文...
一個嬰兒的誕生可以引發混亂的強烈情緒,從興奮和喜悅到恐懼和焦慮。但它也可能導致一些你可能沒有想到的--憂鬱症 (depression)。
許 多新手媽媽經驗過產後輕鬱 (baby blues),這通常包括情緒波動和哭泣,一般很快就會消逝。但是,有些新手媽媽卻經歷更嚴重、長期的憂鬱,稱之為產後憂鬱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極少,會發展成極端的產後精神病 (postpartum psychosis)。產後憂鬱症並不是性格缺陷或弱點,有時產後憂鬱症是一個單純的分娩併發症。如果你有產後憂鬱症,及時治療可以幫助您管理您的症狀, 及早享受與您寶寶相處的時光。
詳全文...
雙相情緒障礙 (bipolar disorder) 又稱躁鬱症 (manic depression),是一種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徵為患者會不斷地經歷躁狂 (mania) 與憂鬱 (depression) 這兩種相反的極端情緒狀態,而這兩種情緒狀態經常是反覆出現,其強度與持續時間均大於一般人平時的情緒起伏。
詳全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慢性疾病,最初表現在兒童期的特點是具多動、衝動、和/或缺乏注意力的特質,且持久又顯著地影響著孩子的日常生活。並 非所有 ADHD 患者都兼具這三個特質,會各自有程度上的差別。這些症狀會影響學業、情緒、和社交互動。男孩的發生率較女孩多出 2-4 倍 (過動亞型者男女比約 4:1,注意力缺失亞型男女比約 2:1)。在美國,約影響了 3-10% 的學齡兒童。
長期的研究顯示,約有 70% 的 ADHD 兒童會延續其特質到成年,影響其就業及社交能力。研究也顯示若 ADHD 兒童接受適當地治療,將可減少其在學校與同儕相處、藥物濫用、整體行為、及教育等問題的困難度。
詳全文...
早在 2007 年就有報告說,環境治療法 (Ecotherapy) 是有效治療憂鬱症的方法。然後,在 2010 年 5 月 15 日,美國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期刊的一篇文章說,只要短短的五分鐘的綠地經驗,就可以對精神健康產生幫助。
詳全文...
什麼是憂鬱症?
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重性抑鬱狀態、單相抑鬱症、臨床抑鬱症) 和一般的悲傷不同。悲傷只是暫時的反應,憂鬱症往往可以長達幾個月甚至於幾年之久,而且常常伴隨著生理上的症狀。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