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二十年來,已開發國家人民健康程度逐代下滑,一代不如一代,將造成醫療巨大負擔,也可能造成未來平均壽命的倒退。許多科學研究證實,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不抽菸、少量或不飲酒、控制體重、定期運動、及健康的飲食) 對糖尿病、心血管健康 (如高血壓、心臟衰竭)、癌症等慢性病罹患率的影響都很大。老年時是否健康,主要是取決於年輕及中年時的生活方式,是操之在己,而不是靠遺傳。
詳全文...
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師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和營養師 Dr. Lilian Cheung 聯手著作了一本書,書名是 “Savor: Mindful Eating, Mindful Living (品嚐:正念飲食、正念生活)”。這本書意圖轉變我們吃的方式。
以下是一行禪師接受美國電視名主持人 Oprah 的訪問,回答他對我們的體重問題之根本原因的見解、他每天吃些什麼、以及他認為我們如何能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原文登於 Oprah 的網站,以下是本編輯部所提供的譯文。
詳全文...
體內尿酸主要由普林 (purine) 代謝分解而來,而普林一部份是來自於體內的自行合成,一部份是來自於食物攝取。高尿酸血症的罪魁,是腎臟無法有效排出血中尿酸 (佔 90% 的病因);而體內尿酸生產過多,是第二重要原因。在 2010 年 10 月份 Nutr J. 期刊的一篇文章說,多吃鹼性食物以保持鹼性體質,可以增加尿酸的排泄。
有許多的臨床調查說,痛風的發生和許多代謝症候群 (腰圍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血壓、高血脂等) 有關,而且也都同樣的容易導致心臟病、糖尿病、和提早死亡;將近 75% 的痛風病人有代謝症候群症狀。多運動可以減少高尿酸血症和痛風,可能是因為運動可以減少代謝症候群。
詳全文...
最近有許多的臨床報告討論高蛋白質或低蛋白質等飲食法,在這個之前,蛋白質很少被當作一種營養素而被充分的討論過。目前美國政府推薦:成年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攝食 0.8 克蛋白質,一個 60 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要攝取 48 公克的蛋白質。長期嚴重的蛋白質攝食不足,可以導致成長受限、肌肉萎縮、免疫功能降低、心肺功能受損,甚至死亡。
有些食物含有所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這類蛋白質通常是來自於動物,例如肉、蛋、和奶製品;相反地,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往往缺乏其中一種或超過一種氨基酸,所以素食者要記得從多種食物裡攝取蛋白質,才不會缺乏某些身體無法自己製造的必需胺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s),富含蛋白質的素食物包括全穀、堅果、豆類、和某些蔬果。
詳全文...
已經有許多臨床報告說,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幫助:控制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預防某些癌症、避免腸道的憩室炎 (diverticulitis)、對抗眼睛的白內障 (cataract) 和視網膜黃斑退化 (macular degeneration)。本篇回顧,將討論多吃蔬菜水果對健康的多項好處,尤其是著重在其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美國政府的 2010 年版飲食推薦說,每人每天應該吃 5~13 份的蔬菜水果,以一個成年人日食 2000 大卡,則其推薦量是 5 份蔬菜、加 4 份水果;而事實上現在美國人平均只吃 3 份的蔬菜水果。
詳全文...
白內障的病理機轉到目前仍未完全明瞭,但一般認為與氧化傷害有關。眼睛的水晶體蛋白 (crystallins) 在長期受到紫外線照射、醣化 (glycation) 及氧化 (oxidation) 的影響下會失去穩定性,進而凝集、產生沉澱,是形成白內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時間的過往,它的範圍可能會越來越大,讓視線漸漸模糊。
詳全文...
發炎反應、自由基損傷和氧化逆境在近年來已成為主要的健康議題,它們主導了許多慢性病及癌症的發生。急性發炎是免疫系統對於病原入侵時,執行工作的歷程,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然而過度及長期的慢性發炎會造成癌症、糖尿病、心血管或阿茲海默症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
詳全文...
最新的台灣民眾肥胖調查報告,在 2009 年 11 月 28 日出爐。報告說,和 12 年前比較,18 歲以上的肥胖人口激增,有高達 50% 的男性,其 “身體質量指數” (BMI 值) 超過 24。
詳全文...
維他命 D 是重要的荷爾蒙前質。早先的研究,著重在其促進腸道吸收鈣質以增進骨質的礦物質化,預防佝僂症 (骨骼軟化、關節發炎) 之功能。近幾年發現,維他命 D 的受體存在於多種組織中,可能具有其他潛在功能。再加上已開發國家中,缺乏維他命 D 的人口不斷地增加,科學家開始樂衷於評估維他命 D,發現其對全身的健康有其他廣泛的影響,缺乏時易引起牙齦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流感、心臟病、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等。
詳全文...
在 2010 年 6 月 18 日美國聖地牙哥市所舉行的內分泌學會年度大會,有兩篇論文發表,認為糖尿病的發生和缺乏維他命 D 有關聯。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