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8 月 2 日 Neurology 期刊的文章說,吸煙、高血壓、糖尿病、中年肥胖,10 年後會加速腦部萎縮和認知能力下降;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8 月 5 日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期刊的文章說,避免糖尿病和憂鬱症、增加教育和攝食蔬果,可以減少日後罹患失智症的機會;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7 月 18 日網路版 Lancet Neurology 期刊的文章說,阿茲海默症的超過一半的病因是來自於抽菸、憂鬱、缺乏教育、糖尿病、缺乏運動、中年肥胖、和中年高血壓。
詳全文...
一個嬰兒的誕生可以引發混亂的強烈情緒,從興奮和喜悅到恐懼和焦慮。但它也可能導致一些你可能沒有想到的--憂鬱症 (depression)。
許 多新手媽媽經驗過產後輕鬱 (baby blues),這通常包括情緒波動和哭泣,一般很快就會消逝。但是,有些新手媽媽卻經歷更嚴重、長期的憂鬱,稱之為產後憂鬱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極少,會發展成極端的產後精神病 (postpartum psychosis)。產後憂鬱症並不是性格缺陷或弱點,有時產後憂鬱症是一個單純的分娩併發症。如果你有產後憂鬱症,及時治療可以幫助您管理您的症狀, 及早享受與您寶寶相處的時光。
詳全文...
雙相情緒障礙 (bipolar disorder) 又稱躁鬱症 (manic depression),是一種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徵為患者會不斷地經歷躁狂 (mania) 與憂鬱 (depression) 這兩種相反的極端情緒狀態,而這兩種情緒狀態經常是反覆出現,其強度與持續時間均大於一般人平時的情緒起伏。
詳全文...
我們都經驗過焦慮的感覺,大考前、公開演講之際、股票大跌、擔心家庭問題、前途堪慮等,都會引發焦慮的情緒與相關生理反應,例如:口乾、胃絞痛、失眠、暈 眩、無法集中思緒等症狀會隨之出現。但如果焦慮的程度顯著影響到生活、社交、工作、人際等功能,並維持半年以上或反覆地發作,可能就罹患了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s)。焦慮症在美國影響了 4000 萬以上的成人,是最常見的精神方面疾病,若不加以管理及接受治療,會逐漸惡化並容易造成健康問題及併發其他精神官能症。
詳全文...
亞斯伯格醫師 (Hans Asperger) 是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自 1944 年起報導了一些與自閉症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類似,具有社交互動困難 (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 但又不同 (人格特質不同及認知能力較好) 的亞斯格症候群 (Asperger Syndrome,AS)案例。
雖然亞斯伯格醫師在 50 年前,即提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的概念,然而一直到 1994 年,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 DSM-IV 及 1993 年世界衛生組織才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候群,相關的研究也才逐漸增加。
詳全文...
停經是指卵巢功能退化與雌激素產量減少,造成月經停止超過 12 個月以上者。而更年期 (menopause) 則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的時期,通常開始於停經前數年並持續到停經後數年,這段期間婦女從有生育能力過渡到無生育能力,約需二到五年的時間,大約從 45 歲到 55 歲開始進入更年期,最終經期平均年齡為 51 歲停經。在這個數年的過程裡,會出現生理與心理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骨質疏鬆、關節痛、焦慮、憂鬱、失眠、記憶衰退等症狀。
更年期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而不是內科疾病。但更年期的身體和情緒症狀卻會影響到睡眠、精力衰退,並且間接的觸發悲傷感和失落感。
詳全文...
2010 年 11 月 22 日的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的一篇文章說,糖尿病和憂鬱症有密切的關聯,互為因果。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 Frank Hu 醫師和他的團隊,她們在之前就已經發表過一次類似的論文,但是這一次的實驗人數較多,而且分析也比較深入。
目前在美國有 2,350 萬人患有糖尿病 (佔總人口 10%),超過 60 歲者罹患率高達 23%;另外,憂鬱症每年影響到 1,480 萬美國人;這兩個病症的罹患率目前仍在繼續增高。
詳全文...
由於研究幸福 (快樂) 度的理論眾多,因此根據不同理論所發展出的測量工具也有所差異。其中,由心理學家 Michael Argyle 和牛津大學的 Peter Hills 以貝克憂鬱量表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為基礎所編製出的牛津幸福 (快樂) 量表 (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 OHI),其特殊之處在於為一正偏態量尺的量表,也就是實際調查中,多數人自評會呈現幸福 (快樂) 度偏高的結果。此量表,可讓你瞭解你目前幸福 (快樂) 的高低程度,你甚至可以在之後不同的時間或階段再測試一次,看看分數是否有變化。
詳全文...
大多數婦女在月經來潮前一到二週,會歷經某些大大小小的經前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從輕度憂鬱、情緒不穩、乳房腫脹、背痛到無法入睡等,通常症狀會隨著月經的來臨而逐漸解除,直到下次月經來臨之前又出現症狀,且每次症狀又不盡相同。這些包含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 (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至今,無人知曉是什麼原因造成經前症候群,但荷爾蒙的變化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因素。據估計,4000 萬人口有這種症狀,超過 500萬需要針對情緒和行為改變而治療。
詳全文...
2010 年 10 月 2 日中央社有一篇翻譯報導 (引用英國 Dailymail 報紙的消息),其標題是直接翻譯成為“睡 5~6 小時半 女性更長壽”。這一篇報導在台灣,廣為其他報紙和網路所引用,可能會造成民眾對睡眠需求的誤解。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