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伯格醫師 (Hans Asperger) 是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自 1944 年起報導了一些與自閉症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類似,具有社交互動困難 (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 但又不同 (人格特質不同及認知能力較好) 的亞斯格症候群 (Asperger Syndrome,AS)案例。
雖然亞斯伯格醫師在 50 年前,即提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的概念,然而一直到 1994 年,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 DSM-IV 及 1993 年世界衛生組織才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候群,相關的研究也才逐漸增加。
詳全文...
最近一連串的臨床實驗,探討長期被無線通訊器材 (例如:手機、基地台、子母機) 所放射出來的電磁波大量照射,是否可能對腦部健康有不良影響,引起普遍的關注。到底這些電磁波是否能引起腦部病變,尤其是腦瘤,一直沒有定論。
詳全文...
成年人體內缺維他命 D,和許多疾病的發生有關,例如:骨質疏鬆、癌症、流感、肥胖、糖尿病、心血管、心智及神經等疾病。但是維他命 D 不足對兒童和青少年在肥胖方面的關聯性,在最近才開始有論文發表
詳全文...
如果你有一個 18 個月到 3 歲的孩子,你可能會對 “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兒” 很熟悉。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且無法避免。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起伏非常大,前一刻是燦爛、友好,下一刻可能是憂鬱、愛哭、“起番”、“起花”。 然而,這些情緒波動,只是成長的一部分。這些變化是孩子正在了解自己的身體、感覺、衝動,以及學習使用自主權的徵兆。
詳全文...
台灣社會逐漸 ”少子化”,很多家庭計畫只生一個小孩。但是,年輕夫婦總是會聽說: “一個小孩比較難帶”,或是更令年輕夫婦擔心的 “獨生子女長大以後比較孤僻”。後面這句話是真的嗎?
有一個新的大型研究報告說,獨生子女長大後的社交能力,並不比有兄弟姐妹的同儕差;這篇論文應該會讓只生一個小孩的父母親們稍能放心。
詳全文...
有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4 月份 Springer’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期刊的文章說,兒童的靈性培養,而不是參與宗教活動,是促使兒童快樂的重要因素。
靈性 (spirituality) 可以形容為“內在的信仰系統”,它可以讓一個人覺得有力量、安逸;而宗教活動則是遵照宗教的傳統所做的行為。靈性和宗教都曾經被研究證明,能讓成年人帶來快樂,而這篇文章則是探討靈性和宗教對兒童的影響。
詳全文...
早在 1956 年,康乃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就曾觀察 427 位媽媽,達 30 年之久,紀錄這些婦人的子女數、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和就業狀況。研究者發現,這些變數都不會影響受試者的平均壽命;但是,研究者卻發現,只有 36% 在做志工服務的婦女曾經有重大病痛,但是有 52% 的沒有做志工服務的婦女曾經有重大病痛。
這個發現讓科學家好奇:是否經常做 ”利他主義 altruism” 的行為 (例如:勇敢救人、做志工、捐款等) 會對健康帶來正面的影響?
詳全文...
不飽和脂肪酸中目前最受矚目的是 Omega-3,此外還有 Omega-6、Omega-9。Omega-9 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人體可以少量合成,而其中 Omega-3 和 Omega-6 這兩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為必需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從食物中攝取以維持身體的正常生理機能。由於現在的禽畜類大多為人工養殖,使用玉米等穀類而不是吃牧草,造成目前食物中 Omega-3 的含量過低並和 Omega-6 的比例相當不均衡,也成就了現代人的發炎體質。
詳全文...
根據一篇 2009 年 8 月 3 日電子版 Pediatrics 期刊的研究報告說:美國 61% 的兒童和青春期人口,維他命 D 不足,而且 9% 已達到維他命 D 缺乏的程度。
詳全文...
嬰兒生出來第一天就開始在學習:滿3個月大就可以認知名詞,知道那個是物件的歸類。有一篇發表在 Child Development 期刊中的研究報告,提供以上的結論,而且建議父母親多和嬰兒說話,少用沒有意義的嬰兒語言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