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引發腦中風,尤其是腦溢血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每年新增 10 萬名高血壓患者,平均一天新增 274 人,目前國內高血壓人口已逾 400 萬人;65 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甚至高達 56.6%。許多高血壓患者中,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者僅一半左右,而能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比例,男性僅有 21%,女性則是 29%。由於高血壓若不好好控制,則五年或十年後的合併症相當難治,因而有「無聲的殺手」之惡名。
高血壓可分為本態性高血壓或續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患者中約有 90-95% 屬於本態性高血壓,其罹患原因多為遺傳、壓力、生活習慣、飲食、缺乏運動及肥胖等經年累月的結果。而另外 5-10% 則是由於腎臟病、動脈狹窄、心臟病、或內分泌系統異常所引發的續發性高血壓。持續的高血壓是造成中風、心臟病、動脈瘤的危險因子,並且會導致慢性腎臟病。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於改善血壓以及減少相關併發症的風險等同於使用藥物。
何謂血壓:
血壓為血流沖擊到血管壁時所測得的壓力。血壓數據有兩個:較高的值為收縮壓 (systolic blood pressure),是心臟收縮時所測得的血壓;較低的值為舒張壓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是心臟在不收縮時所測得的壓力。血壓在一天之中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生理、心理的活動、和環境的不同而波動,而且又受到體內自律神經系統和某些調節機轉的晝夜起伏影響。測量血壓前 30 分鐘禁止抽煙及攝取含咖啡因之飲料,測量前至少休息五分鐘,並測量2次 (每次至少間隔兩分鐘),一天內隨機測量兩次或兩次以上,求其平均值以確認正確的血壓值。
高血壓的定義
依據 2003 年 5 月美國國家衛生總署之國家聯席委員會 (Joint Nation Committee;JNC) 所公佈的
JNC-7 血壓分期標準:
血壓分類 |
收縮壓 (毫米汞柱) |
舒張壓 (毫米汞柱) |
理想血壓 |
< 120 |
及 <80 |
高血壓前期 |
120-139 |
或 80-89 |
高血壓第一期 |
140-159 |
或 90-99 |
高血壓第二期 |
≧160 |
或 ≧100 |
JNC 7 治療規範強調,預防或治療高血壓的措施應從高血壓前期即開始。此外,大部份的病患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血壓控制。根據美國佛明罕研究(
Framingham Study) 的結果顯示,對於年齡超過 50 歲的成年人而言,收縮壓偏高(>140mmHg)對於心血管疾病危險性的影響,遠比舒張壓偏高來得大。
高血壓的併發症
有了高血壓而未妥善治療,將使血壓繼續昇高,繼而使血管 、腦部、心臟、腎臟、眼睛等處發生併發症,例如:腦中風、心室肥大、狹心症、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動脈硬化、腎衰竭、尿毒症及高血壓性網膜病變、視力障礙等疾病。
高血壓的生活管理
重點放在危險因子的控制、降低壞膽固醇、降血壓、減輕心理壓力、戒煙酒、適度運動、更年期婦女使用
荷爾蒙替代療法等。
- 減重:BMI維持在 18.5-24.9 kg/m2;男性腰圍控制在 90 cm以下;女性腰圍控制在 80 cm以下。
- 飲食:使用 DASH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飲食計畫及多吃有益心血管保健的食品:包括多吃全穀類,可有效控制血壓;含抗氧化成分之食品,如維生素 E 與各種天然物中之抗氧化成分,抑制血中脂質的氧化;B 群維生素,如葉酸、B6、B12等,可降低血中同半光胺酸濃度,降低血管損傷;納豆激酶可減少血栓生成;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抑制發炎反應及降低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含量及減緩心臟病患的細胞老化;蔬果中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加膽鹽排泄,提高飽足感及降低血膽固醇;黃豆,每天攝取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及減緩更年期症候群症狀;均衡飲食,勿偏好甜食、過鹹等口味重之食物。
- 減少鹽的使用,尤其是加工食品。
- 溫和、規律且適度的運動:如瑜珈、散步、騎腳踏車、游泳。從每天 10-15 分鐘慢慢增加到 30 分鐘或以上,每週 2-3 次。
- 適度調整作息,常常量測血壓;秋冬交替時節注意保暖,以防溫度變化導致血管收縮而發生腦中風的現象;該休息時就要休息,壓力大時應適時地紓減,維持適當的休閒活動,以紓解壓力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高血壓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上,用藥的選擇相當多,值得提醒的是,若患者同時罹患其他慢性病,如痛風、氣喘、腎臟病,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者,就要更特別注意合併用藥的安全,在醫師開藥前須詳細告知並與之討論。常見的降壓藥可分為以下四類:
- 利尿劑 (Diuretics)
- 乙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 (β- blockers)
- 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及血管收縮素Ⅱ受體阻斷劑 (AC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ARB)
-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
Ref: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Isolated and Borderline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Relative to Long-Term Risk and Type of Stroke
New JNC 7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released
The DASH Diet Eating Plan
胖子血壓高,減重能降壓
抗心血管病,少鹽和戒菸一樣好
5月12日是護士節,但在護士節來臨的前一天,有許多護理人員站出來控訴,他們也需要被照顧,因為經常性地超時上班、不正常休假,加上照護病患的比例太高,醫院又違法扣押證照,讓他們工作壓力非常大。
根據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台灣勞工陣線針對「護理人員勞動契約」進行的調查,有許多不當簽訂定期契約、不合理違約金、不當扣留職業證照等違反 《勞基法》 的情形。
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理事盧孳艷指出,美國賓州大學曾有研究顯示,理想的護病比例是一位護士照顧四位病人,而護士照顧的病人每增加一位,住院病患死亡威脅就增加 7%;台灣的護士平均每人要照顧 12 到 20 個病患,在已開發國家中,為「過高病護比」的第一名。
護理人員照顧著病床上虛弱的病患,但他們的身體狀況也亮起了紅燈。據調查,高達七成的護士因為壓力大、超時工作及不正常值班,常常睡不好,情緒也跟著低落。很多人生理、心理都出了狀況,可能會進一步影響醫療品質。
哈佛大學曾研究,上夜班會引起生理時鐘和內分泌的紊亂,長期可能對身體有害。台灣亦有類似的臨床實驗,針對代謝症候群和日夜輪班工作的相關性,所做的五年追蹤調查發現,經常輪班組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是日班組的 3.5 倍。
Ref:
好累!護士超時工作 7成情緒不穩
護士:我們也需要被照顧
輪班族 代謝症候群風險3.5倍
上夜班要小心肥胖、糖尿病、心臟病
白髮送黑髮違反了大自然的本意,也是讓人悲上加悲的事。但是有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4 月 12 日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期刊的文章說,嬰兒潮的子女輩,因肥胖而早逝的機會增加,將使這種悲劇有可能經常地出現。
這一個研究是由美國密西根大學的 Joyce Lee 醫師所主持,研究者從美國在 1926~2005 年間累積的資料中,去分析兒童及成人的與肥胖有關的數據,彙整不同年代出生的人,開始肥胖時的年齡,加上估計他們因肥胖而早逝的機會,而得到以上的悲觀結論。
這個研究發現:在 1966~1985 年出生的人,到 20~29 歲時有 20% 變成肥胖;而他們的父母,也就是 1946~1955 (嬰兒潮時期) 所生的人,要到 30~39 歲才有 20% 的人變成肥胖;在嬰兒潮之前,例如 1936~1945 年出生的人,要到 40~49 歲時才有 20% 的人肥胖;更早的人,生於 1926~1935 年者,則要到他們 50 多歲才達到相同的肥胖度。
肥胖的趨勢,在女性跟黑人較為嚴重。以 1976~1985 出生的人口為例,當他們在 20~29 歲時,有 20% 的白人肥胖,但是有 35% 的黑人肥胖。
大致上來說,只要變成肥胖,要回到正常的體重相當困難,和一般人相比,肥胖兒童容易在成年時仍然肥胖。
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而且和許多慢性病有關,如果在年輕時就肥胖,由於這些慢性病的提早發生,往往造成英年早逝。
所以研究者的結論是:現在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如果他們肥胖的年齡比他們父母肥胖的年齡早很多,他們就很有可能在他們父母親過世之前,因為這些疾病而先過世。
肥胖跟短壽之間的關係,已經有很多的報導。在 2005 年美國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國家老化研究院) 說:如果美國再不採取激烈的手段,來減緩兒童和年輕人變胖的趨勢,他們將面對比他們父母輩要來得嚴峻很多的疾病率和死亡率。這篇報導也說,美國已有 2/3 的人口屬於過重,而肥胖率從 1980 到 2005 年增加了 50%。並且,非常肥胖的人將會比正常人短壽 20 年。
在 2009 年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的一篇文章說,如果目前的肥胖趨勢沒有受到遏止,到 2020 年將有 45% 的美國人口會變成肥胖。
Ref:
Getting heavier, younger: U-M study shows generational shift in obesity
Baby Boomers May Outlive Their Kids
Life Expectancy on Dec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