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
打開新一代 Google 字典
Email to friends!     網路分享

簡介:糖尿病

ComeForHealth.康活健康知識網:更新日期:2010-08-19
正常狀態下,身體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 (和其他單糖),將其送入血流中,再由胰臟所產生的胰島素,幫助將血漿中的葡萄糖送入身體各組織細胞中,作為能量來源,或貯存在肝、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胰臟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胰島素無法確實的工作,使葡萄糖堆積在血中,而血中過高的葡萄糖,一部分從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糖尿病是嚴重的全球性健康問題,且有快速惡化的趨勢。美國目前已知糖尿病例約 2300 萬人,為總人口的 11%。美國國衛院的研究報告則說,如果加上 2% 已經有糖尿病而沒有發現的,總共是 13%。到 2034 年美國糖尿病例會由 2300 萬人增加到 4400 萬人,幾乎是加倍,主要的原因來自於人口的老化和肥胖人口比例的增加。根據美國政府估計目前的美國小孩,將有 1/3 在成年之後會變成糖尿病人。如果他們是黑人或西班牙語系小孩,則有半數將會變成糖尿病人。據估計美國處理糖尿病所需的費用,會從目前的 1130 億美元增加到 3360 億美元。

糖尿病分類

1979 年美國人糖尿病協會首先提出現在通用的糖尿病分類與命名法,將糖尿病分為:
  1. 第一型 (Type I,胰島素依賴型):胰臟受到自體免疫系統的攻擊,而喪失製造胰島素的功能。此情況通常發生於幼童或青年人,並會延續至終身。一般認為,引發一型糖尿病之不正常的抗體,部分是由遺傳而來,或由其他環境毒物所引發。美國約有 5-10% 糖尿病患者被診斷出屬於第一型。若患有此型糖尿病病人,必須每天注射胰島素才能生存下去,並要將血糖維持在某些範圍內,及確實執行運動與飲食計畫。
  2. 第二型 (Type II,非胰島素依賴型) 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為最常見的糖尿病形式,它合併了胰島素抗性 (insulin resistance)、胰臟貝他(β)細胞功能喪失、葡萄糖過度生成與低度利用等特色。許多病人的糖化血色素值大約每年上升 0.2-0.3%,所以隨著時間的增長,藥物治療的效果會逐漸變差,因此需要不斷修正或需要更強度的治療,才能取得接近正常值的血糖控制。
  3.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懷孕期間發病的類型。通常在懷孕約 24 到 28 週時,或分娩後之血糖測試時發現。妊娠糖尿病的發生,與遺傳、荷爾蒙分泌異常、肥胖、高齡妊娠、飲食控制不當、運動量少等因素有關。懷孕後才發現的糖尿病,只要控制得當,分娩後將逐漸恢復正常,但此型之孕婦在日後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會較一般人高。
  4. 糖尿病前期 (pre-diabetes):只要符合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受不良其中一種,或兩種皆符合,而未達糖尿病之診斷標準者,皆為糖尿病前期。請見糖尿病診斷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 (WHO) 隨後跟進,並在 1985 年修定成目前的版本。除了一般熟悉的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外,WHO 特別提出營養不良有關之糖尿病。它是一種發生在熱帶地區開發中國家的糖尿病,病人一般都很年輕 (30-35 歲以內)、瘦削,(身體質量指數在 19 以下)。由於蛋白質的缺乏或食物中有毒物質 (例如氰化物),造成病人胰臟纖維鈣化、胰島破壞,因而致病。

糖尿病診斷標準

目前診斷糖尿病,主要依據血糖高低來判斷,採用空腹血糖測定 (Fasting Plasma Glucose Test, FPG) 或口服葡萄糖耐受測定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以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空腹血糖介於 100-125 mg/dl 為糖尿病前期;若 空腹血糖高於 126 則可判定為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 (75 公克葡萄糖) 2 小時後,靜脈血糖介於140-199 mg/dl 間為糖尿病前期;若其值高於 200 mg/dl 則為糖尿病患者。

檢測血糖值,所得到的血糖情況只是近期的數據,若想得知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如何,就要藉助糖化血色素 (Glycated Hemoglobin ; HbA1c) ,以便清楚瞭解患者在過去的 2-3 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根據美國糖尿病控制與合併症試驗 (DCCT) 小組的研究報告指出,HbA1c 值接近正常的血糖控制,可使視網膜損傷降低 76%,腎病變降低 35-56%,而神經病變降低 60%,由此可知血糖控制好壞是非常重要的。糖化血色素值是指血色素被血糖化學變性的百分比,其數值取決於血糖的濃度與紅血球壽命 (約 120 天)。非糖尿病病人的糖化血色素值約為總血紅素的 4-6%,每一個百分比的變動可以代表大約 35 mg/dL 的血糖濃度變化。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糖化血色素值應該控制在 ≦7%。

糖尿病症狀與併發症

糖尿病症狀初時不易察覺,甚至沒有任何的症狀。近期研究指出,越早發現糖尿病,進行控制血糖與治療,可有效降低其發展成併發症的機率。由於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時,會影響血糖進入肌肉和脂肪組織的效率,而使血糖上升,當超過腎臟再吸收極限時,糖份便從尿液中排出。由於糖本身的滲透壓高,當糖份從小便中排出時,會伴隨大量水份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以會出現尿多,口渴,多吃,疲倦,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其他症狀則為衍生之併發症,概述如下:

一、急性併發症
對年輕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是致命的主要原因。低血糖急症,會感到虛弱與飢餓甚而昏迷;高血糖急症則因身體不能利用葡萄糖當作能量來源,而開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結果會產生酮體,若體內有過多的酮體就產生了酮酸中毒,若酮酸中毒不立即治療可導致昏迷及死亡。

二、慢性併發症
當病人逐漸變老時,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就變得重要起來,可概分為大血管及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跟動脈硬化有關;小血管病變則產生對許多器官的傷害,包括產生腎臟、心臟、眼睛及神經的併發症。
  1. 大血管病變:腦、心臟及足部等部位動脈硬化可造成中風、心肌梗塞及足部病變;足部血液供應量減少,造成間歇跛行、足部冰冷、易受細菌感染、傷口癒合慢。約有一半的截肢病人屬於糖尿病患者。
  2. 腎臟病:腎臟是由複雜的小血管網所構成,它過濾血中的廢物到尿中,糖尿病可造成這些小血管的損害,以致腎臟不能執行過濾廢物的作用,而引起水腫、蛋白尿、血壓上升等症狀,甚至腎衰竭引起尿毒症,需要終生洗腎。
  3. 心臟病:糖尿病病人的血管壁比普通人更易堆積脂肪和膽固醇,這些堆積物會阻塞冠狀動脈,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病人得心臟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二倍。
  4. 眼睛疾病:當糖尿病傷害到視網膜上的小血管,使這些血管產生水腫及滲漏,當視網膜病變更厲害時,眼底便會有新生血管的生成,這新生血管可造成出血,流到眼球中央的透明的膠質中,新生血管也可導致視網膜剝離,這二者都可導致失明。糖尿病是造成成人失明的主因,常見的病變有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
  5. 神經病變:糖尿病所造成的神經損害可以使腳部、腿部及指頭的感覺變差,因此病人可能會忽略腳部的細小傷口,直到傷口變得嚴重或發炎時才注意到。糖尿病神經病變也可影響到內臟的神經,包括自律神經或周邊神經的短期或長期受損,造成許多內臟器官的問題。引起心悸、腹脹、便秘、腹瀉、失禁、小便困難、姿態性低血壓、性功能障礙、手腳發麻及刺痛、感覺遲鈍。

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一般人超過 45 歲,即應該做血糖篩檢,若篩檢正常,應每三年再篩檢ㄧ次。45 歲以下但有以下情形者,亦須注意:
  • ㄧ等親 (父母或兄弟姐妹) 有糖尿病史
  • 高危險種族,如某些美洲印地安人。同樣肥胖時,亞洲人一般比白人易得糖尿病。
  • 肥胖,BMI≧25,或男性腰圍≧90、女性腰圍≧80 公分者
  • 沒有運動習慣者
  • 維他命 D 缺乏者
  • 成人血壓≧140/90 mmHg
  • 高密度膽固醇濃度≦35 mg/dl或三酸甘油酯≧250 mg/dl
  • 有「空腹葡萄糖障礙」或「葡萄糖耐量異常」病史
  • 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新生兒體重超過 4000 g 的女性
  • 多發性卵巢囊腫病人

糖尿病管理

當已得知罹患糖尿病,必須緊密與醫療團隊配合、注意生活起居及達到控制標的;即追蹤糖尿病 ABC 三準則: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檢查血糖,確保血糖控制在指定範圍,並且定期檢查糖化血色素、血壓、血脂、腎功能、眼睛和足部等。
  • A    即 A1C (糖化血色素值) : 一年至少兩次檢查糖化血色素值,以確知過去 2-3 個月間的平均血糖控制狀況。美國人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建議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值須低於 7。而密集監控期必須達到空腹血糖測定值介於 70-120 mg/dl;餐後血糖值低於 180 mg/dl;及接近正常糖化血色素值。
  • B    即 blood pressure (血壓值) : 若血壓值過高,心臟負擔將加重。高血壓易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眼睛病變、腎臟病。ADA 協會建議糖尿病患的血壓值最好控制在 130/80 mmHg (收縮/舒張壓) 以下。
  • C    即 cholesterol (血膽固醇值)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保護心臟;低密度脂蛋白則會阻塞血管並導致心血管疾病;三酸甘油脂則為另一種血脂,會提高心肌梗塞及中風的機率。ADA 建議 LDL 最好維持低於 100 mg/dl,男性 HDL 高於 40mg/dl,女性 HDL 高於 50 mg/dl,而三酸甘油脂需低於 150 mg/dl。

糖尿病的預防與控制
1. 飲食與運動:美國國衛院的大型長期臨床報告顯示,預防糖尿病,改變生活習慣 (主要是靠運動和飲食法來減輕體重) ,可以比吃 Metformin 西藥有效。

飲食:簡單的說就是「營養要夠,不可超過」。1) 食物選擇:避免攝取快速影響血糖的高 GI (Glycemic index 的簡稱,中文稱為「 升糖指數 」) 食物、高油脂、加工或醃製的食物;多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採用燉、烘、清蒸、水煮、涼拌等烹調方式,避免高溫或煎、炸;2) 用餐定時、定量: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一日飲食攝取量,並可使用 “食物代換表” 變化菜色。
 
運動:據研究,多數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規律運動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並可增加胰島素敏感度,不僅可降低藥物劑量,更減少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美國國家疾病管制中心所制訂的提升體能活動,訂為每週 5~7 天,每天 30 分鐘的中度運動,可同日分段累積。

2. 藥物控制:利用飲食控制及運動可控制血糖、血壓及膽固醇,但部分的患者仍需藉由藥物來達到 ABC 目標。

血糖管理用藥:不同的糖尿病要以不同方式控制血糖,部分患者使用一種藥劑、其他患者或許使用二種或以上綜合控制以達到更好的療效。隨著時間流逝,需改變藥的種類及使用量以因應 A1c 的調控。
  • 磺醯尿素類藥品 (Sulfonylureas)-如 chlorpropamide、glipizide、glyburide、glimepiride 等,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加強胰島素作用。磺醯尿素類藥品有相當強的降低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效果,它們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
  • 雙胍類 (Biguanides)-目前最常用的 Metformin,可減少肝臟生成葡萄糖與減少葡萄糖從腸吸收,也能提高細胞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 安息香酸衍生物 (Meglitinides)-第一個上市的安息香酸衍生物為 Repaglinide,雖然同樣可以作用在胰臟 β 細胞刺激胰島素分泌,但作用位置不同,另外可能也會在胰臟以外的地點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
  • 阿法 (α) 葡萄糖支鏈酶抑制劑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葡萄糖分解酵素抑制劑的功能在於阻止雙醣分解成可吸收的單糖,減緩醣類在胃腸的消化吸收過程,降低飯後血糖濃度,而降低飯後血糖濃度被認為可以改善高胰島素血症,以及降低肝臟合成三酸甘油脂。
  • 胰島素增敏劑 (Thiazolidinediones)-這類藥品主要功能是降低週邊組織與肝臟細胞對胰島素的抗性,對於治療數年後產生胰島素抗性的病人,可以說是另一種新的選擇,而其副作用為肝毒性。自民國90年納入健保給付開始,此類藥物就廣泛地被使用在無法以 Metformin 或 Sulfonylurea 穩定控制血糖的病人身上。
  • 胰島素 (Insulin)-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無法生產胰島素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需每天使用,以幫助控制血糖。不同種類的胰島素作用速度不同,若您需注射胰島素,醫療人員會視身體反應調整用量及劑型,使血糖接近正常值,並符合您的生活習性。現行使用之胰島素種類有:1) 速效型胰島素,於15分鐘內開始作用,最大作用時間為一個小時,約在血中維持3-6小時。2) 規律型胰島素,注射後半個小時見效,最大作用時間2-3小時,可在血中停留3-6小時。3) 中效型胰島素,注射後2-4小時到達血液,最大作用時間4-10小時並可維持10-16小時。4) 長效型胰島素,注射後需數小時方有效用,但可停留在血液中長達20-24小時。

降血壓藥:許多糖尿病患須服用降血壓藥以避免血壓維持在危險值。降血壓藥物包括利尿劑 (Diuretics)、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 (ACE inhibitors)、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 (ARBs)、乙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 (Beta blockers)、和鈣離子阻斷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血壓藥可間接降低腎臟病、心肌梗塞及中風的危險。

改善膽固醇藥:若患者之膽固醇無法藉由飲食或運動計畫改善,則需藉由藥物來控制。改善膽固醇的藥物有:statins、膽酸鉗合劑、菸鹼酸、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植物藥:由於糖尿病的進展速度驚人,世界上對於控制糖尿病的非西藥研究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許多植物藥如薑黃、茶多酚、肉桂、升麻、葛根、武靴藤、巴拿巴葉等,其他如 Omega-3、螯合的三價鉻離子 (Cr) 等,不但可控制第二型糖尿,並且在預防併發症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注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最需注意的不只是要避免含精緻糖的高 GI 食物 (*果糖雖然為低 GI 食物,但其對三酸甘油酯的貢獻不容小覷),更需要注意每日總熱量的攝取、油脂種類及含量、營養素攝取及餐次分配,基本上以少量多餐、新鮮食材、高纖低脂為原則。糖尿病患者的每日總熱量依個人活動量有不同的建議,一般建議範圍由 1,200 卡至 1,800 卡左右,並可以規律運動幫助熱量消耗。


Ref:
Diabetes basic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and Follow-up Study
地中海型飲食法比美國心臟學會飲食法更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美研究:果糖易快速生成體脂肪



e-mail 給好友

康活健康知識網
想留言給朋友...(click here)

追蹤 URL: http://cfh.com.tw/trackback/ae7f6862-c2fb-4c87-9956-7bf4581d0320/簡介:糖尿病.aspx

評論
本網站評論功能尚未開放.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