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悲傷只是暫時,但是憂鬱症往往可以長達幾個月之久,少數人會一生反覆發作。發生時患者處於被憂鬱、焦躁、或空虛折磨,對於以前喜歡的活動 (包括性欲) 失去興趣,而且常常伴隨著生理上的症狀。患者有可能因為受不了痛苦而有自殺念頭。輕度至中度的患者可能只需要經過幫助自己 (例如運動、接觸綠地、傾訴或寫信、參加活動),或採用心理治療就可以奏效。中度至重度則往往受益於使用抗憂鬱藥物,有些嚴重患者可能需用電痙攣治療法。但是單用抗憂鬱藥,而缺乏生活改變及心理治療配合,長期對病情不利。
詳全文...
根據最近報導,有三成五 45 歲以上的美國人、三成四 52 歲以上的英國人感到孤獨,而孤獨盛行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離婚和分居。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世代,由於平均壽命長、離婚率高、少和子女同住,將被證明是孤獨定時炸彈。長期孤獨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也是早逝的危險因素。孤獨的老人受害最重,其孤獨和其身心疾病,常是互為因果。嬰兒潮世代需學習調適自己,能獨處而不感到寂寞、不幸福,否則個人和社會都將面臨一場災難。
詳全文...
調查顯示,近二十年來,已開發國家人民健康程度逐代下滑,一代不如一代,將造成醫療巨大負擔,也可能造成未來平均壽命的倒退。許多科學研究證實,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不抽菸、少量或不飲酒、控制體重、定期運動、及健康的飲食) 對糖尿病、心血管健康 (如高血壓、心臟衰竭)、癌症等慢性病罹患率的影響都很大。老年時是否健康,主要是取決於年輕及中年時的生活方式,是操之在己,而不是靠遺傳。
詳全文...
在過去的 30 年間,關於正念修行 (Mindfulness Meditation) 在臨床上應用的研究報告漸增,許多科學文獻證實正念修行對身體、心理健康上的幫助是有效的。這套由佛教內觀修行及東方禪宗所使用的方法,演變成的正念療法 (mindfulness based therapy),可被用來減輕疼痛、壓力或焦慮、治療失眠、預防憂鬱症復發、避免飲食失調、改善免疫功能、戒癮 (毒、煙、酒)、改善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
詳全文...
雙相情緒障礙 (bipolar disorder) 又稱躁鬱症 (manic depression),是一種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徵為患者會不斷地經歷躁狂 (mania) 與憂鬱 (depression) 這兩種相反的極端情緒狀態,而這兩種情緒狀態經常是反覆出現,其強度與持續時間均大於一般人平時的情緒起伏。
詳全文...
我們都經驗過焦慮的感覺,大考前、公開演講之際、股票大跌、擔心家庭問題、前途堪慮等,都會引發焦慮的情緒與相關生理反應,例如:口乾、胃絞痛、失眠、暈 眩、無法集中思緒等症狀會隨之出現。但如果焦慮的程度顯著影響到生活、社交、工作、人際等功能,並維持半年以上或反覆地發作,可能就罹患了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s)。焦慮症在美國影響了 4000 萬以上的成人,是最常見的精神方面疾病,若不加以管理及接受治療,會逐漸惡化並容易造成健康問題及併發其他精神官能症。
詳全文...
大多數婦女在月經來潮前一到二週,會歷經某些大大小小的經前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從輕度憂鬱、情緒不穩、乳房腫脹、背痛到無法入睡等,通常症狀會隨著月經的來臨而逐漸解除,直到下次月經來臨之前又出現症狀,且每次症狀又不盡相同。這些包含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 (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至今,無人知曉是什麼原因造成經前症候群,但荷爾蒙的變化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因素。據估計,4000 萬人口有這種症狀,超過 500萬需要針對情緒和行為改變而治療。
詳全文...
2010 年 10 月 2 日中央社有一篇翻譯報導 (引用英國 Dailymail 報紙的消息),其標題是直接翻譯成為“睡 5~6 小時半 女性更長壽”。這一篇報導在台灣,廣為其他報紙和網路所引用,可能會造成民眾對睡眠需求的誤解。
詳全文...
紓緩照護團隊包括:醫師、護士、社會工作者、和神職人員。他們合作幫助病人去應付痛苦和症狀,也幫助病人和家屬處理情緒上和心靈上的需求。傳統上,紓緩照護是在最後一段日子才提供給癌末病人;本研究則探討:對已經轉移的肺癌病人,如果能夠一開始就接受紓緩照護,是否會有更多好處?
詳全文...
近十年來,由於腦部偵測儀器的進步,和具有長期修持經驗者的參與,使得靜心冥想對腦部結構和功能的影響,成為一項被人注目的新科學領域。靜心冥想 (meditation) 的各類方法很多,有兩類靜心冥想法,常被最近發表的文獻提及。
這兩類靜心冥想法:一類是在靜心冥想時設有一個讓注意力能專注的對象 (在本文簡稱專注類方法,Focused Attention Meditation),另一類沒有強調任何專注的對象,而只是觀察從自身或者外界來的干擾、和干擾的來去 (在本文簡稱為觀察類方法,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
這兩類靜心冥想法並沒有一定的姿勢、時間、或其他嚴格的規範。雖然一般來說以坐姿和安靜的環境為主,但是有經驗的修持者可以在生活的其他時間、地點進行。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