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92 年,有一篇重要且具爭議性的論文發表,該文章統合61篇從前已發表文章的研究數據,加以分析而獲得結論說:1940 到 1990 的 50 年中,歐美男人的精子數下降了一半。這篇論文引起注目,但是由於其引用的研究的人口取樣和測量方法有缺嚴謹,仍有許多科學家並不相信該文章的說法。最近,陸續有來自法國和西班牙地區的研究報告,說該兩區域內的男人精子數,在 1990 年代及 2000 年代的上半段,仍以每年將近 2% 的速度在下降。相反地,在精子質量下降的重災區丹麥,卻傳來好消息:丹麥男人精液質量,仍留在世界末段班,但已有谷底回升跡象。全球男人的精子密度下降,會成為人類存亡的一項危機嗎?
一篇重要舊論文:1940 到 1990 的 50 年中,歐美男人的精子數下降一半
1992 年,丹麥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大學的 Niels Skakkebaek 教授和它的團隊,在九月 12 日的 BMJ.期刊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他們匯集了 61 篇發表在 1938 至 1991 年間的論文所有的數據,涵蓋 50 多年,總共有 14,947 人和精子數量有關的資料。
他們利用統計方式,分析受試者的平均精子數量和精液收集年份早晚的關聯時發現:
- 受試者的精液的平均精子濃度,隨年代進展而顯著地減少,從 1940 年的 113 百萬/毫升,減少到 1990 年的 66 百萬/毫升。
- 一次射精的平均精液量從 1940 年的 3.40 毫升,下降到 1990 年的 2.75 毫升。
- 一次射精的平均總精子數,從 1940 年的 384 百萬,下降到 1990 年的 181 百萬。
- 由於男性的生育能力是與精子總數相關的,以上結果可能反映了:從 1940 到 1990 的 50 年中,整體男性的生育能力降低了。
但是仍有不少科學家,不相信精子質量下降的數字
但是,Niels Skakkebaek 的文章發表之後,仍有許多科學家懷疑,這些低迷的精子計數是真實的嗎?他們的懷疑是依據以下理由:
- 從 1940 到 1990 的 50 年間,精子計數程序已經改變了不少,或許因此造成前後資料的無法準確地比較。
- 該文章數據的樣本來源,大多數是取自於臨床對象是生育有困難者夫婦的男性,因此其取樣偏頗,不一定能正確反映全體男性的精子的變化傾向。
- 一個男性精子的數量,在其生中會隨年齡而上升或下降,而且會因為職業、心理壓力、菸酒、吸毒、肥胖、飲食內容、射精頻繁度、甚至季節而變化,而該文章並沒有將數據處裡,除去這些影響。
- 全球各地區的男性精子的數量很不一致,該文章的數據可能僅代表全球的某些區域。
- 尚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男人的精子數量會突然大幅減少。
那麼,更重要的問題是:從 1980 年代末期到目前,這最近 20 多年來,男人的精子質量是否仍然在不斷下降呢?以下介紹四篇文章,來研討這個問題,其中兩篇的研究來自法國、一篇來自西班牙、一篇來自丹麥。
近20年來,在法國馬賽地區,夫婦不孕就醫者,男性的精液質量下降
這篇文章是由法國 Conception Hospital 醫院的研究者,發表在 2012 年 7 月 14日 Asian J Androl. 期刊。研究者在 1988 至 2007年間,取得 10,932 名法國馬賽 (Marseille) 地區就醫的不孕夫婦的男性,在禁慾 3-6 天後提供的精液樣本的數據,讓研究者進行分析。
研究者發現,就精液樣本得歷年變化來看,其品質越來越差:精子濃度平均每年下降 1.5%;一次射精總精子數平均每年下降 1.6%;總活動力平均每年下降 0.4%;快速活動力平均每年下降 5.5%;正常形態平均每年下降 2.2%。
研究者說,不但是 10,932 名男性的總體精液樣本品質逐年越來越差,即使是其中的精子數仍屬正常(總精液含 ≥40 萬)的受試者,其精子質量同樣的有隨著時間惡化的趨勢。
在 1989 到 2005 年,在接近總人口法國人的精液濃度和形態下降
這篇文章是由法國 Institut de Veille Sanitaire 的研究者,發表在 2012 年 12月 4日 網路版的 Hum Reprod.. 期刊。研究者在 1989 至 2005 年間,從全國 126 主要的人工助孕中心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centres),取得共 26,609 位男性 (年齡 18-70 歲) 的精液品質的數據,受試者是因輸卵管閉瑣而不育婦女的男性伴侶。
研究者發現,就歷年精液的數據來看,其品質越來越差:在 17 年間,平均精子濃度降低了 32.2%,從 1989 年的 73.6 百萬/毫升,降低為 2005 年的 49.9 百萬/毫升。精子形態正常的比例,也有下降。
研究者說,和法國總人口相比,這群受試者有較高的教育水平、有較少的吸煙或超重,這種背景的人通常有較好的精液質量。因此,法國總人口中的精液質量,可能比這群受試者的數據還糟糕。
研究者又說,以前的研究都認為肥胖和吸菸是影響精子質量最主要原因,但這次研究的取樣,多數為不吸菸且不肥胖的男性。因此,飲食、生活習性、及環境中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 (又稱為環境荷爾蒙),都有可能影響男性的精子質量,找出造成精子質量變壞現象的確切原因,刻不容緩。尤其是,越來越多生物的毒理試驗、和人體的環境暴露數據,支持的內分泌干擾物的假設,胎兒暴露於內分泌干擾物,可能會損害成年時的生殖能力。
近十年,在西班牙東南地區,健康年輕男性的精子質量,每年下降近 2%
這篇文章是由西班牙 University of Murcia 醫學院 Alberto Torres-Cantero 教授和它的研究團隊發表在 2013 年 1月 11 日網路版Andrology 期刊。研究者於 2010 至 2011 年間,在西班牙東南部的 Murcia 地區,測量 215 名健康的年輕 (18至23歲) 大學男生的精子濃度和一次射精的總精子數;然後和先前於 2001 至 2002 年間於 Almeria 地區 (也是在西班牙東南部) 研究得到的273 名大學男生的數據,做兩個群體之間的趨勢分析比較。
在統計分析上,控制了年齡、前次射精時間、季節、吸菸、過去3個月內醫藥、身體質量指數 (BMI)、精索靜脈曲張、胚胎期間母親暴露於菸草等因素後,研究者發現:兩個群體的數據比較之下,精子濃度中位數由 2001 至 2002 年間的 51.0 百萬/毫升,下降到 2010 至 2011 年間的 44.0 百萬/毫升;一次射精的總精子數則由 149 百萬下降到 121 百萬,平均每年下降 2%。其他精子品質 (形態完整、活動速度、耐力等),兩個群體之間相較,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說,如果該地區年輕男子一次射精的總精子數,以平均每年 2% 的速度下降,在很短的將來可以達到危險水平的 40百萬,在低於 40百萬時,將使受孕變得更困難。
重災區傳來好消息!丹麥人精液質量,谷底稍微回升
並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壞的。丹麥是歐洲精子質量下降的重災區,丹麥男人精液質量,仍在世界末段班。但是,一篇 (又是 Niels Skakkebaek 參與) 發表在 2012 年 7 月 2日 BMJ Open 期刊的文章說,丹麥男人精液質量已有谷底回升跡象。
研究團隊,在 1996 至 2010 年間,從哥本哈根地區募集一般的丹麥男人,但是限定該名男子和他的母親是在丹麥出生和長大的。總共取得 4867 人 (平均年齡 19 歲) 的精液數據。
分析結果發現一個好消息:在本實驗的 15 年內,樣本的平均精子濃度從 43百萬/毫升增加至 48百萬/毫升,一次射精的總精子數從 132 萬增加到 151 萬。精子具有活動力的比例的中位數為 68%,精子有異常形態的比例的中位數為 93%,在研究期間的15年內沒有改變。
這是一個大型、且能代表丹麥一般年輕男性人口的實驗。結果能發現精子濃度,一次射精的總精子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確實是好消息。但是較悲觀一面的數據是:
- 精液品質改善幅度有限,且仍遠不如 1940 年代的男人的歷史數據。
- 只有 23% 的參與者有最佳的精子濃度和精子形態。
- 有四分之一丹麥年輕男性,將可能要面對長時間的努力才能使妻子受孕,而 15% 丹麥年輕男性可能需要醫療干預才能成功。
結語:男人的精子密度下降,會成為人類存亡的一項危機嗎?
以上數據說,近十多年來男人的精子密度:法國從 1989 年的 73.6百萬/毫升降低為 2005 年的 49.9百萬/毫升、西班牙東南區由 2001-2002 年間的 51.0百萬/ 毫升下降到 2010-2011 年間的 44.0百萬/毫升、或是丹麥的從 43百萬/毫升增加至 48百萬/毫升。這些變化仍然是在 WHO 所認為的正常 15百萬/ 毫升 (舊標準為20百萬/ 毫升) 範圍內。
整個北歐地區,1/5 的年輕男子的精子數已經低到足以影響他們的生育能力,而且他們的精子質量,往往是較差。又加上女性生育年齡延遲至 30-35 歲,她們的生育能力比20多歲的時候下降了 40% 至 50%。男、女各自的不利因素相加,造成受孕的困難。
事實上,目前影響已開發國家生育率急速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並非男性的精液品質,而是年輕人晚婚和不願意生小孩。
丹麥一般年輕男性的精子數有微幅回升,是一個好消息;顯示男性的精子數下降的問題,目前看來尚不至於成為人類存亡的一項危機。但是,如何讓孕婦和幼嬰遠離環境荷爾蒙、同時也讓孕婦和哺乳媽媽有正確的飲食法和生活習性,是每一個家庭和社會必需十分小心應對、努力的問題,這項努力或許就能使這項潛在危機化解於無形。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