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腸胃科常見的疾病,其特點是腹部痙攣、腹脹、排便習慣不規則,如腹瀉或便秘。對於某些人而言,IBS 造成極大的不便,他們可能無法工作、參加社會活動、甚至無法短途旅行,但它不會危及生命,不損傷腸道或引發其他疾病。在美國約有五分之一成人有腸躁症,大 部份病人的症狀都是輕微的,只有少數人的症狀嚴重。多數人可藉由飲食、生活習慣、壓力管理和處方藥來控制症狀。
膽結石 (gallstones,亦稱 choleliths 或 cholelithiasis) 是指正常或不正常的膽汁成分,在體內形成結晶體增生或結成石塊。膽結石可發生膽道內的任何地方,包括肝內膽管結石、總膽管結石及膽囊結石等。總膽管阻塞即是膽石症 (choledocholithiasis)。膽道阻塞會引起黃疸 (jaundice),而胰臟外分泌系統的出口阻塞則會導致胰腺炎 (pancreatitis)。膽結石可能小如一粒沙,也可能大如一顆高爾夫球。
臺北縣立醫院於去年底舉辦的超音波快篩脂肪肝的活動,經統計 722 位有效樣本數中,男性 340;女性 382。結果發現,男生有 206 人出現脂肪肝現象,比例高達 60.5%;女生 174 人,比例 45.5%,平均 52.6%。此快篩脂肪肝的活動竟高達 380 人有脂肪肝的現象,比例超過5成且與代謝症候群有相當高的關聯性,比例更是高達 8 成 5!
有一篇 2008 年 6 月 Journal of Hepatology 期刊的文章就提出,攝取果糖可以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臟累積脂肪的疾病。有別於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每天酒精攝取量少於 20 克。這個病變容易造成肝發炎,甚至於纖維化,進一步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長期來看,有高達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人,可能會演變成肝硬化。
美國紐約州 Stony Brook University 醫學中心,調查了 2001 年 911 事件後,參與幫助清理世貿中心現場的人員其中 697 位人員的健康資料。研究發現事件發生四~五年之後有 41% 的人員有胃食道逆流 (Gastroesophageal Reflus Disease, GERD) 的疾病,顯著高於一般人應有的 20% 的 GERD 發病率。
美國海軍醫學中心透過國防部醫學追蹤系統蒐集了 31,866 位有功能性腸胃失調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D) 的前線士兵病例。FGD 症狀包括腸躁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下痢 (Diarrhea) 和消化不良 (Dyspepsia)。這 31,866 個病例都是曾在 1999~2007 年間於軍隊裡服役。
美國 University of Texas 大學的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 Gastroenterology 期刊發表了一篇有關於胃酸逆流症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的文章。研究人員在大鼠身上動手術,把大鼠的十二指腸接到食道,讓胃酸和膽汁可以直接流經食道,來觀察胃酸逆流症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