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花椰菜 (Broccoli) 及許多其他十字花科 (Cruciferous) 蔬菜,含有高濃度的硫代葡萄糖苷 (glucosinolates),所以許多科學家對它們特別感興趣,相信此類食材可幫助降低攝護腺癌、乳癌、肺癌、和大腸癌的罹患率和復發率。當生吃或稍微燙熟綠花椰菜時,其內含的酵素 (芥子酶 myrosinase) 可將硫代葡萄糖苷分解成兩個有價值的抗癌物-蘿蔔硫素 (sulforaphane) 和芥子酸甘油酯 (erucin)。研究顯示,蘿蔔硫素能直接幫助降解致癌物,也能激活抑癌基因,使這些基因能發揮應有的抑癌功能。
飲食與疾病的關係一直深受注目與探討,營養界從提倡 ”天天五蔬果” (每日蔬菜加水果至少要有 5 份),到近五年更進展成 ”蔬果五七九” 的防癌口號 (每日蔬果攝取量:孩童 5 份、成人女性 7 份、成人男性 9 份),皆因發現蔬果中含有多種植物性天然物 (phytochemicals),具有預防多種慢性病的保健功效。其中,十字花科蔬菜的防癌抗癌作用,屬於明確且突出。究竟哪些是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蔬菜呢?常見的如下
目前營養學與醫學分工清楚,各有所司。就算是一位良醫,也會有感營養學識之不足,一般人,就更不用說了。醫學界對於慢性病的食養研究著力有限,民間卻有許多食療法的說法來補其不足。推廣食療者,多以希波克拉底 (西方醫學之父) 所說 “食物就是最好的藥物” 為信念。本文將簡介數種飲食療法,敘述各自的特色與爭議性:葛森療法 (The Gerson therapy)、自然粗食療法 (Macrobiotic)、五行蔬果、生機飲食 (Raw foodism)。
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師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和營養師 Dr. Lilian Cheung 聯手著作了一本書,書名是 “Savor: Mindful Eating, Mindful Living (品嚐:正念飲食、正念生活)”。這本書意圖轉變我們吃的方式。
以下是一行禪師接受美國電視名主持人 Oprah 的訪問,回答他對我們的體重問題之根本原因的見解、他每天吃些什麼、以及他認為我們如何能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原文登於 Oprah 的網站,以下是本編輯部所提供的譯文。
飲食失調症 (Eating Disorders) 是一種對食物與體重的不正常困擾和行為,並危害到患者的健康。雖然我們有時候會擔心自己的體重,但有飲食失調症的人會以極端的方式防止體重增加。他們的問 題不僅是在斤斤計較體重,而是用不正常的控制飲食與體重的方法,來解決情緒上的焦慮。飲食失調症有兩種:精神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 和精神性厭食症 (anorexia nervosa)。這兩種的不同在於,厭食症的患者會避免高卡洛里的食物,拚命的運動,並讓自己維持在飢餓的狀態;而暴食症的患者卻是暴飲暴食、消耗大量 的食物,但隨後便以催吐、瀉藥、減肥藥等方式不讓體重增加。
飲食失調症常與其他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物質濫用、焦慮症共同發生。此外,飲食失調症患者也會合併有其他身體的併發症,包括嚴重的心臟疾病及腎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食物的酸鹼性會影響健康” 和 “多吃鹼性食物可以防治痛風、尿路結石、骨質疏鬆” 的觀念,很久以來一直得不到主流醫學的共鳴。而在維基網站和一些專門批判非主流醫學的網站,多年來一直認為這些論調是偽科學。但是,自然醫學和輔助醫學界則早已利用這個準則,許多痛風、尿路結石、骨質疏鬆等病患自救網站也廣為宣傳。最近兩三年來,開始有許多臨床結果提供了 “食物酸鹼性會影響健康“ 的多方面證據。
每個人體大約有六萬英哩長的血管,拉長後可以繞地球兩周,成年人平常沒有新的血管產生 (血管增生 angiogenesis;angio 是血管,genesis 是發生),除非是在組織受傷的復原過程中、或是子宮黏膜在準備受孕或懷孕時,才有新的血管產生。即使是受傷後的增生,該區域的血管也只會長回原來的密度,就會停止。
我們的身體主要是由細胞組成的。在細胞內最重要的電解質是鉀離子,在細胞外的體液中最重要的電解質則是鈉離子。身體需要維持適當的鉀、鈉平衡,才能執行許多功能和維持健康。例如,神經傳遞就是靠細胞膜內外之間,鉀鈉進出的瞬間變化,來傳遞電波;又例如,鈉離子濃度過高,鉀離子濃度過低會增加體液的總體積,導致水腫和高血壓。
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9 月 13 日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的文章說,“加倍鉀的攝取量” 和 “減半鈉鹽攝取量”,兩者的降低血壓的效果大約相同;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3 月 8 日 J Am Coll Cardiol. 期刊的文章說,回顧性綜合分析的結論是,多攝取鉀可以減少中風、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7 月 11 日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的文章說,多攝取鉀或少攝取鈉都可以減少一般性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而鉀與鈉的攝取比例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有一篇發表在 Nutr J. 期刊 2010 年 10 月 19 日網路版的文章說,多吃鹼性食物可以降低尿液的酸度,也可以幫助尿酸 (Uric aicd) 從血液經過尿液,排到體外。血中尿酸濃度過高,最常見的理由是尿酸排泄不良,而不是攝取過多富含普林 (purine,可分解成尿酸) 的食物。腎臟會將血中尿酸轉到尿液,排出體外;這個過程的效率和尿液的酸鹼度有關。尿液偏酸 (pH 值偏低) 不利於尿酸由血液進入尿液,因此較難清除血中尿酸。
如果食物會改變尿液的酸鹼度,而且尿液酸鹼度可以改變尿酸經尿液排出的效率;哪麼是否可以靠改變飲食來改變尿液的酸鹼度,藉以提高尿酸的排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