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J Alzheimers Dis. 期刊的文章,介紹了一個篩檢阿茲海默症的是非題問卷,可以幫助醫師藉由問卷評分,來判別其病人的病情是屬於正常健忘、輕度認知障礙、或阿茲海默症;一篇發表在網路版 2012 年 2 月 3 日 BMC Geriatrics. 期刊的文章,進一步支持這份阿茲海默症問卷的可行性。
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8 月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期刊的文章說,有憂鬱症狀的人,其日後心臟病的機率會增加;一篇發表在 2009 年 10 月份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的文章說,憂鬱會導致發炎因子 IL-6 的增加,但是 IL-6 的增加並不會帶來憂鬱;相似地,一篇發表在 2012 年 1 月 1 日 Biol Psychiatry 期刊的文章說,有多次憂鬱症經歷的青少年,血中發炎因子 CRP 濃度會增加,而導致日後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機率上升,而高 CRP 濃度並不會引發憂鬱症。
正向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在近十年內,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以及強化了對幸福學的探討。原本在哈佛大學最熱門的課一直是 “經濟學導論”,但自從塔爾‧本‧沙哈爾博士 (Tal Ben-Shahar),在哈佛開了一門以正向心理學為基礎的幸福課,來談如何創造幸福的之後,這個第一就拱手讓了出來給這門幸福課。
近十年來,越來越多將正念訓練及正念療法應用於心理治療以幫助成年人 (而最近也有許多兒童和青少年的案例) 處理特定健康問題及心理障礙的研究。幾位優秀的認知行為學家,將正念療法與認知行為療法結合,並將其發展成一套標準治療計畫 – 正念認知療法 (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提供憂鬱症患者 (尤其是慢性反覆發作者) 完整的練習技巧,以試圖打破憂鬱症患者習之為常的思考迴路。這篇文章主要回顧近年來有關正念認知療法對抗憂鬱症的臨床研究。
正念認知療法 (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 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將認知療法與正念修行結合,不試圖將憂鬱症扭曲的意識和認知加以糾正,僅僅讓患者知道自己是如何將自己推進憂鬱困境的,並讓患者對想法與感受採取 “既不批判也不應對” 的態度,來自行切斷憂鬱迴圈,達到協助憂鬱症患者減少復發。
正念減壓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 是一種以正念修行 (Mindfulness Meditation) 為基礎,並結合瑜伽所發展而成的減壓放鬆治療法,由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的卡巴金博士 (Dr. Jon Kabat-Zinn) 於 1979 年所創導。正念修行,就是對你自身現有的一切內在經驗,採取非評價的、非判斷是非的方式,完全地覺知當下的一切,藉以減輕身心壓力與情緒反應,並獲得心理深層的平靜。正念減壓治療計畫通常為期八週,內容包括正念修行與瑜伽療法,參與者一週聚集一次,進行課程學習。
在過去的 30 年間,關於正念修行 (Mindfulness Meditation) 在臨床上應用的研究報告漸增,許多科學文獻證實正念修行對身體、心理健康上的幫助是有效的。這套由佛教內觀修行及東方禪宗所使用的方法,演變成的正念療法 (mindfulness based therapy),可被用來減輕疼痛、壓力或焦慮、治療失眠、預防憂鬱症復發、避免飲食失調、改善免疫功能、戒癮 (毒、煙、酒)、改善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
長期以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智商是由基因所決定的,一生不會改變。智力訓練是否有效?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有些智力訓練是有效的,而且能維持相當久的時間。正如同運動可以鍛鍊身體的肌肉,腦力訓練也可以增強你的大腦。
有兩篇回顧性文章說,從兒童到老年,運動都扮演著增強智力的重要的角色,運動也可以延緩老人失智;一篇 2006 年的文章說,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腦部體積,甚至於在老年時仍然適用;一篇 2010 年的報告說,多走路可以減緩老人的智力衰退,無論他們是健康者或已經患有失智症。
很多老人不願意或已經失去能力去做比較激烈的運動,他們最重要的也是最常做的運動就是走路。研究者評論說,雖然走路沒辦法治療或逆轉心智衰退,但是仍然可以減緩衰退的速度,無論是從受試者的腦體積或簡易心智測驗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成果。
在 2008 和 2009 年各有一篇論文說,年輕時接受較長的正規教育者,在老年時即使腦部已有病變,仍然可以維持比較高的心智功能;有一篇 2011 年的文章說,老年時多社交,可以減緩心智功能的衰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