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Dec. 2012 腦、神經系統、精神科:
網路分享  

最近30年來,歐美國家的年輕一代漸漸能接受同性戀和同性婚姻,同性戀者的人權也越來越有保障。同性戀傾向發生的原因仍然不明白,然而透過雙胞胎調查研究,已經確知不但和遺傳有關,還包括其他不明原因。有一篇 2012 年 12 月發表的論文說,同性戀傾向和遺傳的關聯,不是透過基因本身,而是透過表觀遺傳;這個理論解釋了為什麼科學家一直無法找到同性戀基因。

年輕一代漸漸能接受同性戀和同性婚姻

同性戀在許多國家仍然是和不道德畫上等號;不同國家對同性戀者的歧視程度,受其社會的道德觀、宗教觀、人權觀、醫學知識普及程度的影響很大。在西元 2000 年之後,漸漸有許多國家開始重視同性戀者的人權和法律保障。目前已有阿根廷、比利時、加拿大、丹麥、冰島、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南非、和瑞典等國,立法承認同性戀者的婚姻關係、或法定伴侶的身分。有些國家,例如美國,沒有中央政策,而是由地方政府自行立法。美國自由派的州,有些是完全承認同性婚姻,有些是只有承認法定伴侶的權利身分;而大部分的保守派的州,仍然未承認任何同性關係的法律地位。

歐洲國家,尤其是北歐和西歐,較早接受同性戀者必須被尊重和保護的概念。一般美國人在最近30年,對同性戀的態度也有明顯的變化,持接納態度的人數終於超過了持歧視態度者;尤其是年輕人,有較高的接納心態。

一篇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者,在2011年所發表的“Public Attitudes toward Homosexuality  (公眾對同性戀的態度)” 的文章說,根據他們 2010 年所做的調查結果:

  • 在 1988 年美國只有 11% 的民眾贊成同性婚姻,但是到了 2010 年贊成者高達 46%,而反對者只有 40%。
  • 年輕人較支持讓同性結婚合法化,30 歲以下者有 64% 贊成,但是 70 歲以上者只有 27% 贊成。
  • 對於“同性戀是否道德”的意見調查,也有類似的結果,30 歲以下者只有 26%  認為同性戀是 “就是錯 (always wrong)” 的,但是有 63% 的 70 歲以上的老人抱持這樣的譴責態度。
  • 美國民眾對同性戀的道德觀相當兩極化,有 44% 認為同性戀是 “就是錯”的,但是也有 41% 認為他們是無辜的,只有 11%  的人採取中立的看法。
  • 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在過去 40 年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在1972年只有 62%  的美國人認為同性戀者可以在公共場合演講,到 2010 年增加為 86%;在 1973 年只有 48% 的美國人認為同性戀者可以在大學教書,到 2010 年增加為  84%;在 1973 年只有 54% 的美國人認為圖書館可以提供支持同性戀觀點的書籍,到 2010 年增加為 78%。
  • 在 1973 年時有7 0% 的美國人認為同性戀是錯的,1987 年時稍有增加到 75%,之後急遽下降,2000年 時下降到  54%,到 2010 年只剩下 43.5%。

雙胞胎調查顯示,同性戀傾向確實和遺傳有關,但是也還有其他原因

有一篇發表在 1993 年 6 月份 Arch Sex Behav. 期刊的文章說,該研究從 1980 年起,蒐集雙胞胎中有至少一位是同性戀者的性戀傾向資料。蒐集對象共 36 對同卵雙胞胎、23 對異卵雙胞胎。研究者發現,同卵雙胞胎的另一位,也有同性戀傾向的機率高達 65.8%;異卵雙胞胎的另一位,也有同性戀傾向的機率則為 30.4%。

以上調查顯示,同性戀傾向確實和遺傳有關。同卵雙胞胎有完全相同的基因,所以其同性戀傾向的同時發生率較高;而異卵雙胞胎 (就好像一般的兄弟姐妹) 只有 1/2 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異卵雙胞的同性戀傾向的同時發生率較低。

但是,同卵雙胞胎的另一位,也同樣有同性戀傾向的機率並不是接近 100%,說明同性戀傾向的發生還有遺傳之外的其他原因。

目前科學界從來無法找到任何一個對於性傾向有重大影響的基因;但是,醫學上也證明要努力改變一個人的性傾向是徒勞無功的,心理醫師會拒絕幫助強制改變同性戀者的性傾向。

男性的性傾向,不受家庭成長環境影響;女性的性傾向較會

有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2 月份 Arch Sex Behav. 期刊的文章,利用大量雙胞胎性傾向資料,去進一步分析同性戀傾向發生的原因。這篇文章是由瑞典 Karolinska Institute  研究所所發表,它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數最大的雙胞胎同性戀傾向研究。

研究者把全瑞典 20-47 歲同卵或異卵雙胞胎的性傾向的資料加以蒐集和分析。總共蒐集了 3,826 對同性別  (但不一定同卵)  的雙胞胎,調查毎位受試者當時的性伴侶的數目、和其性伴侶與受試者是否同性別。

資料分析之後發現:

  • 男性雙胞胎的同性戀傾向,其原因有 35%  是來自於遺傳,只有不到 1%  是來自於雙胞胎的共同的家庭生活環境,另外64% 來自於各自的成長過程中的不明因素。
  • 在女性雙胞胎同性戀傾向,其原因有 18%  是來自於遺傳,有 16%  來自於共同的家庭生活環境,其他 64%  也是來自於各自的成長過程中的不明因素。
  • 研究者無法解釋為什麼基因遺傳因素,對男性雙胞胎的同性戀傾向的影響較大,而對女性雙胞胎影響較少。
  • 在這個調查中又發現,男性同性戀者的性認同、性行為、性反應,是否都是同性戀 傾向,三項之間相當一致;相反地,在女性同性戀者,這三項與性有關的傾向較不一致、較混淆。這也就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女性的同性戀傾向與否,較會受家庭生活環境影響。

表觀遺傳,把親代控制基因表達的紀錄,傳到子代

人體的非生殖細胞都一樣有 23 對染色體。但是每一個基因,在不同類細胞中的表現程度,通常不同。細胞會由於基因表現程度的全貌不同,而分化成肝細胞、皮膚細胞、肌肉細胞、骨骼細胞、神經細胞、血液細胞等

在不改變  DNA  序列下,細胞要如何達成改變其基因表現的程度、且維持其細胞分化?有兩個主要的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將某些區域的 DNA  的 C  鹼基加以甲基化,來降低該區域的基因表達。第二個方法,是透過組蛋白修飾,來提升該  DNA  區域的基因表達。

DNA  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的紀錄,在一般細胞分裂時,會被保留不變;但是在減數分裂  (meiosis,製造精子或卵細胞的步驟)  時會被幾乎完全抹滅,以便讓將來的受精卵,能處在沒有紀錄的狀態下從新開始。可是這項紀錄抹滅工程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會有漏網之魚;所以,某些這樣的紀錄是可以因為抹滅工作的 “失誤”, 經由精子或卵,而從親代傳到子代、孫代、甚至於好幾代之後才消失。這個類似遺傳的現象,稱為表觀遺傳  (請參閱本網站“簡介:表觀遺傳學”)。

從生物適應環境的角度來看,這種的暫時性的表觀遺傳,是有它的優點。因為親代可以不經過 DNA  突變,只靠  DNA  甲基化或組蛋白修飾,就能較迅速適應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然後把適應環境時所做的表觀遺傳標記傳給子代,保證子代更容易適應環境。

表觀遺傳,可能是造成同性戀的關鍵因素

表觀遺傳  (即抹滅工作的失漏),卻可能是造成同性戀的關鍵因素。一篇由美國田納西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 2012 年 12 月 11 日網路版的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期刊的文章認為:

  • 父親製造精子的過程中,由於抹滅工作的失漏,造成父親用來增加自己男性性徵的表觀標記被遺留在精子,受精後傳到女嬰,造成了她在胚胎發育期中受太多男性荷爾蒙  (或太少女性荷爾蒙)  的影響,是造成她日後同性戀頃向的決定性因素之ㄧ。
  • 同樣地,母親製造卵的過程中,由於抹滅工作的失漏,造成母親用來增加自己女性性徵的表觀標記被遺留在卵,受精後傳到男嬰,造成了他在胚胎發育期中受太多女性荷爾蒙 (或太少男性荷爾蒙)  的影響,是造成日後同性戀頃向的決定性因素之ㄧ。

研究者利用數學模型,從已知的表觀遺傳標記的對基因表達影響的普遍性、和標記未被抹除的失誤率去計算,認為性基因上的表觀遺傳標誌沒有被抹除,以至於造成胚胎性荷爾蒙的紊亂,造成性傾向跨線,可能是同性戀發生的最重要決定性因素之ㄧ。

“同性戀傾向和遺傳的關聯,不是透過基因本身,而是透過表觀遺傳”這個論說,目前有待進一步證實。不過,它確實是有些道理:

  • 這個理論說,可以解釋為什麼目前科學家一直無法找到同性戀基因,是因為同性戀基因根本不需要存在,靠表觀遺傳即可。
  • 同性戀者的生育率低,如果是靠同性戀基因來遺傳,這些基因應該會絕跡;但是事實上,同性戀是有史以來就存在至今。
  • 親代利用表觀標記來加強自己的正確性徵,對親代的生育能力有利,而標記被誤留給子代引起同性戀只是少數狀況;從人類基因的傳宗接代來看,是可以忍受的損失。

 
Ref:

Same-sex marriage.
Americans Move Dramatically Toward Acceptance of Homosexuality: Young People Lead the Changes.
Homosexual orientation in twins: a report on 61 pairs and three triplet sets.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a population study of twins in Sweden.
Homosexual Behavior Largely Shaped By Genetics And Random Environmental Factors.
簡介:表觀遺傳學.
Study Finds Epigenetics, Not Genetics, Underlies Homosexuality.
Epigenetics May Underlie Homosexuality, Study Finds.

 

2012/12/20 上午 11:10:59| CFH 編輯部| 回應 0 則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