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腦、神經系統、精神科
打開新一代 Google 字典
Email to friends!     網路分享

憂鬱症自己救,快樂不需理由

ComeForHealth.康活健康知識網:更新日期: 2014/10/27
智力提升了人類謀生的能力;然而,智力也帶來了無止境的慾望和雜念,因此產生了許多心理疾病,包括憂鬱症。目前精神科醫療資源缺乏,不易獲得心理治療,而藥物治療副作用高而且會增加憂鬱症復發的機率;所以感到憂鬱或有憂鬱症但不嚴重時,可以先幫助自己脫離,不必急著接受醫生的吃藥安排。離苦得樂的有效方法,依各人的個性而異,包括:1. 連結身體 (勤動手、多運動、接近大自然、正確飲食、規律睡眠); 2. 人際關係 (感恩、利他);3. 充實生活 (宗教信仰、培養嗜好、創造);4. 清淨心智︰(自我心理治療、正念生活、放下、放鬆)。
 
 (以下是根據本網站的林宗忠博士,於 2014 年10月15日,在美國加州 Laguna Woods Village, California 的 Irvine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台語演講,而由該教會長青教室放置在 Youtube 的錄影內容,節錄整理而成。該演講的原題目是:「自己的憂鬱(症)自己救 -- 快樂不需要理由」)
 
(該演講的大綱為:引言;一、簡介憂鬱症;二、藥物治療;三、心理療法;四、目前憂鬱症的醫療困境--如何自己救?五、人人可以無憂,快樂不需要理由。由於其中的一到三,其詳細資料可以從本網站的兩篇文章取得: " 簡介:憂鬱症(加長版)"  及 " 簡介:接受與致力療法、第三波心理治療法",在此不做詳述。)
 
引言:病不僅是從口入!頭腦以知識為食,而智力帶來了憂鬱症
 
健康的習性能減少慢性病,疾病最大的原因是病從口入 (吃不對、吃太飽、菸酒) 
  • 一篇 2009 年 8 月 JAMA 文章,調查 35-65 歲 23,513 德國人,是否維持四項健康習性:健康飲食 (多蔬果,少肉) 、BMI 低於 30、不抽菸、每週至少運動 3.5小時。結果發現:追蹤 7.8 年後,保有四項健康習性者,較沒有任何健康習性者,老年時較健康。慢性病降 78%:糖尿病降 93%、心臟病降 81%、中風降 50%、癌症降 36%。
  • 一篇 2014 年 9 月 J.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文章,調查 45至79 歲 20,700 瑞典男性。發現:12 年追蹤期內,維持上述四項且不多喝酒,則減少心臟病 86%。
 
頭腦以知識為食,而智力帶來了憂鬱症
  • 頭腦每天吸收知識、增長智力,提升了人類謀生的能力。然而,智力也帶來了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和揮之不去的雜念,因此產生了許多心理疾病,包括憂鬱症。
 
一. 簡介憂鬱症

定義、發生率、類型、成因、性別和年齡、症狀、生理變化、併發病、確診標準、治療、親友幫助、預後、後遺症
  • 皆略
 
二.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抗憂鬱藥物的類型、使用須知
抗憂鬱藥的副作用、潛在危險
  • 皆略
 
三. 心理療法:認知行為療法 (正念認知療法、接受與致力療法)
 
近代心理治療法的三個波潮
心理治療治憂鬱症
  • 皆略
 
正念認知療法治憂鬱:原理和臨床實證
接受與致力療法的核心原則、治憂鬱症證據
  • 皆略
 
四. 目前憂鬱症的醫療困境;如何自己救?
 
目前憂鬱症的醫療困境:不斷開藥 
  • 世界各國,心理疾病的醫療,遠遠落後身體疾病。心理疾病醫治最進步的英國,不到 1/3 病患獲得治療。
  • 根據 2012 年 Lancet 期刊,中國 14 億人口,1.73 億人有精神障礙,但是只有 1500 萬人接受過藥物治療;而且只有 2 萬精神科醫生,其中 4000 人經過充分培訓。
  • 憂鬱症方面,因為欠缺心理治療師,所以抗憂鬱藥變成是絕大多數病人的第一線也是唯一的治療。
  • 目前美國有 1/10 人口長期使用抗憂鬱藥。而病人缺乏生活改變及心理治療。
 
由於精神科醫療資源缺乏,不容易有適當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副作用高而且容易復發。所以感到憂鬱或有憂鬱症但不嚴重時,可以先幫助自己脫離,不必急著接受醫生的吃藥安排。痊癒後,自己要防憂鬱復發。
 
身處憂鬱 (症) 時,如何幫助自己? 
  • 改變認知:正確認識憂鬱症,相信自己的憂鬱遲早會消失 (需要一些時日),感覺也遲早會變好。
  • 去雜念、放鬆:練習瑜珈或打坐,以覺知自己的身體、思緒、和情緒,來減少雜念、放鬆身心。可以練習大笑,多練習後會弄假成真, 達到放鬆。
  • 接受、不對抗 :當憂鬱感來襲, 接受它、讓它存在;只是看著憂鬱,不要和它對抗;只要不參雜負面思緒,憂鬱感遲早會自己離去。
  • 致力於目標:回顧自己的價值觀、設立生活目標。將大任務劃分成小任務,開始致力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也可以針對憂鬱症設立目標,並承擔適量的責任。
  • 其他生活及行為的改變 (註一):
  1. 運動 (註二)︰每周三次以上,每次 30 分鐘快走、或有氧運動。研究說,運動對抗憂鬱症,長期比西藥有效。
  2. 接近大自然︰去野外活動,或在庭園農作;研究說,每次五分鐘就有效。室內要保持光線明亮、空氣新鮮。
  3. 飲食︰研究說,飲食接近地中海型飲食法 ,憂鬱症罹患率,降低 30% 。(研究說︰多吃蔬果、Omega-3) 
  4. 合理的起居︰三餐定時,避免熬夜,適量睡眠。 
  5. 傾訴、求助︰對他人傾訴,通常會比獨處和隱瞞更有好處。多和別人說話、通訊。讓您的家人和朋友幫助你。
  6. 感恩、利他 (註三)︰感恩帶來滿足,去回想別人對你的恩惠,去表達謝意;利他比利己更快樂,去做志工幫助人。
  7. 充實生活 (註四)︰培養新嗜好,例如烹飪、歌唱、跳舞、電影、球賽;參加宗教及社交活動,可以結交新朋友。
 
(註一) 平常快樂者,較不會患憂鬱症;但快樂不等於外在的享受:
  • 享受是依靠外在事物 (性和食物) 刺激感官來取樂;或靠虛榮 (金錢、名聲和地位) 滿足自大和自戀心理來自娛。
  • 享受都是暫時的,興奮會淡退,然後頭腦會要求更多、或另找新目標,繼續渴求那些它所沒有、或得不到的,挫敗感只能繼續,我們亦因此永遠地痛苦。
  • 快樂不是對事物、虛榮的渴求被滿足,它是發自內在。
  • 一項研究說,快樂的人比抑鬱的人,多活九年的壽命。
 
(註二) 運動對抗憂鬱,長期比西藥有效
  • 2000 年 Psychosom Med. 期刊報告
  • 156 位中或重鬱症者,分三組:運動組 (快走、慢跑,每周三次,每次 30 分)、 Zoloft 組、合用組。治 6 個月。
  • 剛開始時,有用藥的兩組,症狀緩解得較多。在第四個月時,三組的症狀緩解差不多,運動組稍好。
  • 在第十個月時病人回診,運動組有 8% 的病人憂鬱症復發,西藥有 38% 復發,而合用組有 31% 復發。Why?
  • 運動組覺得不靠醫藥很有成就感,而更願意繼續運動。而合用組有吃藥,成就感較弱,就較少繼續運動。
  • 運動的療效:提升腦部血清素 Serotonin 的濃度、減少壓力賀爾蒙 Cortisol 、分泌腦內啡肽 Endorphins 、增加海馬迴 Hippocampus 的腦細胞數;睡的好、吃得下。
 
(註三) 建立美好的人際關係:外在世界對快樂可以有幫助,但不是靠享受事物、虛榮,而是藉著美好的人際關係;不是去奪取,而是去給予:
  • 友愛:有真正的知己,不是虛偽和禮貌上的友誼。
  • 利他:每天為他人做一兩件事,不求回報。科學證明利他主義是最重要的快樂泉源之一。
  • 同理:對待別人時,能理解、愛、不批判、完全接受。有了同理心,你也將會愛自己、接受自己。
  • 歡笑:悲哀是一種習慣,歡笑也可以是。朝向生命的光明面,就會迎接喜悅。有一種笑治療能幫助病人。
  • 感恩:生命中有著太多值得感恩的事,寫一本感恩日記,把你每天感謝的事寫下來。
 
(註四) 增加快樂:回歸自己、充實自己:把對外在事物的注意力轉回到自己身上,那麼快樂會如影隨形,自然到來。
  • 美:享受音樂、藝術、詩意、大自然、寧靜,融入它們,忘記你自己。它們很美,你的內在會被觸動,讓你的情感流動,不要讓頭腦打擾你。
  • 創造:無論是玩音樂、畫、舞蹈、寫作、園藝,放開來讓直覺發揮,你成為自由的,你成為新的,你成為自己的主人。 要記得慶祝你自己的創作。
  • 友愛身體:和身體做朋友、對身體感恩;停止偏愛腦而忽略身體;暫時離開腦、回歸身體。
 
五. 人人可以無憂,快樂不需要理由
 
道家的故事:“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 ….. “ (列子 天瑞篇)
 
  • 林類年近百歲,暮春穿著破皮衣,在農民收割後的田裡,邊撿穀穗,邊唱歌。孔子去衛國途中在田野望見他,回頭對學生說:”那位老人值得我們對話,你們去問問他。”
  • 子貢請求前往,迎面走去,看著他歎道:”先生竟不後悔嗎?還邊唱歌邊拾穀穗?”   林類腳步沒有停,歌照唱。子貢再三追問,他才抬頭回答說:”我有什麼好後悔的?”
  • 子貢說:”您少年不勤奮,年青不珍惜時間,年紀大了沒妻子兒女,現在死到臨頭了,你有什麼值得這樣快樂,拾谷穗還邊走邊唱呢?” 林類笑著說:”我之所以快樂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們卻反而以此為憂。我少年不勤奮,長大了不珍惜時光,所以能夠這樣長壽。到老了還沒有妻子兒女,現在又死到臨頭了,毫無牽掛,所以能夠這樣快樂。” (下略)
以下,從 "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 的故事,進一步討論:1. 富裕不一定快樂;2. 做白日夢 (慾望的替代品),會遠離當下,帶來不快樂;3. 幸福感:中年陷谷底,老年上升;4. 快樂是生活出來的!快樂不需要理由,只需要一點勇氣
 
1. 富裕不一定快樂
  • 一篇 2010 年 7 月 J.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報告說,蓋勒普調查 132 國家 136,000人。發現:財富能帶來客觀生活條件的滿足,但是與主觀的、當下的正向感覺,關連不大。美國每人平均 GDP 全世界第 1 名,正向感覺第 26 名。紐西蘭的人均 GDP 第 22 名,正向感覺第 1 名。(亞洲南韓 vs 尼泊爾也類似)
  • 諾貝爾獎得主 Daniel Kahnenan 的團隊分析了 2008~2009 年 450,000 位美國人的收入和快樂度。發現:一旦個人年收入到達 75,000 美元,則進一步的收入增加,雖能繼續提升生活條件,但並不會帶來更多主觀的正向感覺;不過,收入過低,的確會造成因為健康不良、離婚、和孤獨帶來的精神痛苦。
 
2. 白日夢(慾望的替代品),離開當下, 帶來不快樂
 
人們經常進行和他們正在做的事無關的空想,此能力是人類認知能力上的一項成就。
  • 白日夢程度較高者較有同理心 (empathy)。
  • 白日夢可幫助得到靈感或解答;
  • 作曲家、作家、製片人,透過白日夢開發新的思路
  • 科學家、數學家也會靠白日夢發展新的想法。
  • 人們無法滿足慾望時,會以做白日夢,取得虛擬滿足。
 
但是,下面一篇哈佛心理學院的研究顯示,無論其內容是否愉快,大多數短暫恍神 (Mind-wandering) 或長時間的做白日夢 (Day-dreaming) ,比其他任何你正在做的事情,能對你的幸福感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2010 年 11 月Science 期刊 的哈佛研究報告:
  • 對象是 2,250 位 18-88 歲間的世界各地成年人 ( 59%男性,74% 住美國)。 參與者在白天的任何隨機時刻,當iPhone 響時即刻向錄音回答,報告他們正在做什麼,及手機響時,是否正在做白日夢 (含恍神)、做那一類的白日夢,和報告自己對當下的快樂程度的評分。共收集了 25 萬個數據點。結果發現: 
  • 當 iphone 響時,有 46.7% 受試者正在做白日夢,白日夢中以愉快類稍多於中性類或不愉快類,但三者差不多。
  • 受試者若不是正在做白日夢,則約有一半的機會是正在工作 (上班),其次是聊天、使用電腦、看電視等。
  • 白日夢可以發生在幾乎所有活動中:作愛時約有 10% 的時間在做白日夢,但這是最少的;玩耍、運動、祈禱、及照顧孩子等活動中,至少有 30% 的時間人們在做白日夢;打扮或清潔自己時白日夢機率最高,約佔了 65% 的時間。
  • 受試者沒有在做白日夢時的快樂值,和做正面主題白日夢時相近,都屬於稍微快樂;中性白日夢在事後會帶來稍微不快樂,和上班相近;負面主題的白日夢最不快樂。
  • 研究者評論:一個人是否快樂,受他當時在做什麼的影響較少,而受他 “是否做白日夢”、”做什麼樣的白日夢”的影響較大;所以,要幸福就是要活在當下,因為,一個到處神遊的腦會成為一個不快樂的腦。
 
3. 幸福感:中年陷谷底,老年上升
 
  • “整體幸福 (快樂) 感 Global Well-being”,包括兩部分:一、是評估自己外在 (客觀 ) 的擁有,包括經歷、成就、生活條件;二、是評估自己的此時此刻的 (主觀) 情緒,例如享受、快樂、愉悅 、壓力、憤怒、擔心、悲傷等。
  • 1990 年代,就陸續有大型調查說,中年常是整體幸福感最低的時候 (Mid–life Crisis)。但是整體幸福感的谷底,在各國所發生的年齡不同;例如在烏克蘭是 62 歲,在瑞士是 35 歲,大多數國家在 40-50 歲,全球平均 46 歲。
  • 2010 年 6 月 1 日 Proc Natl Acad Sci USA 期刊報告說:在 2008 年調查 340,847 位美國民眾,主客觀合計的整體幸福感年齡圖線呈 U 型,在 50-53 歲落到谷底。
 
是因為中年時體力漸,卻衰家計繁重,慾望也高,所以不快樂?老年時快樂,主因是因為漸漸看得開?
 
4. 放下!快樂不需要理由,只需要一點勇氣
 
放下!快樂不需要理由
  • 林類是一位道家師父,意即 "知足喜樂的人"
  • 如果你問老子,你為什麼快樂,他會說,與其問我為什麼我會快樂,不如問你自己,為什麼你不快樂。道家的人總是快樂的,快樂像呼吸、心跳一樣的自然。
  • 喜悅只有一種,喜悅是天生的,是沒有原因的。就像百病有各種的原因,而健康只有一種,它沒有原因。
  • 孔子希望找到快樂的原因,那麼他就能透過修養、練習而達成。但是,快樂是既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練習。問題在於要放下自己,不再和別人比較,快樂就會出現。
  • 道家師父會說:"不要那麼認真嚴肅!放下 ( Let go)!但是,不要去找尋快樂;在你沒有在期待它時,它才會來找你、 跟隨你。"
 
真正地活!快樂需要一點勇氣
  • 道家說:不需要一個重大理由來讓你徹悟 “放下、真正地活” ,你現在就可以了解 ”快樂”。但是必須有行動跟隨,你才會真正了解。就像除非你愛過,否則你永遠無法知道愛是什麼,放下、快樂也一樣。
  • 菜單不等於餐點,一直研究菜單不會有什麼幫助,你必須要吃。那些不斷地研讀食譜的人,他們從來沒有不在乎世俗地、真正地活過、愛過、憤怒過、冒險過,他們就只是坐在那裡思考,他們不會全然地行動。
  • 當一個新的洞見,盤旋在你的頭腦時,就選擇那個新的。舊的不會再為你帶來更多的東西,擁抱未知,或許會有所收穫。快樂不需要理由,但需要一點勇氣。
結語
 
在目前精神科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環境下,適合 “自己的憂鬱 (症) 自己救”;”自己救” 也比較不會憂鬱復發。
 
幫助自己離苦得樂 (治腦) 的有效方法,歸類如下:
  1. 連結身體︰勤動手、多運動 (有氧)、接近大自然 (越野、庭園) ;正確的飲食法 、合理的睡眠。 
  2. 人際關係︰感恩 (誠心感謝別人,會帶來對人生的滿足感)、 利他 (助人比利己更快樂)。
  3. 充實生活︰宗教信仰、重溫或培養新嗜好 (烹飪、歌唱、跳舞、電影、球賽) 、創造自己的生活樂趣 。
  4. 清淨心智︰正念的生活 (用覺知、觀照,來減少白日夢、思緒、情緒) 、放下 (減少慾望、放鬆、快樂不必理由 ) 。
 
喜歡用腦的人適合以腦治腦 (心智) ,感情型的人適合以心治腦 (人際關係、充實生活) ,行動派的人可能採取以身治腦 (連結身體) 。大多數的人是混和型的,可以使用兩種以上的方法。
 
 
Ref:
 

 

e-mail 給好友

康活健康知識網
想留言給朋友...(click here)

追蹤 URL: http://cfh.com.tw/trackback/e2a7a785-4044-4835-9ed0-8dcd9d4ea5d5/憂鬱症自己救,快樂不需理由.aspx

評論
本網站評論功能尚未開放.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