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腦、神經系統、精神科
打開新一代 Google 字典
Email to friends!     網路分享

爭論:抗憂鬱藥是利是弊?怎麼吃?

ComeForHealth.康活健康知識網:更新日期: 2012/05/10

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抑鬱症) 和一般悲傷不同。悲傷只是暫時對偶發事件的自然反應,憂鬱症卻往往可以延續長達幾個月或幾年之久,不但常常伴隨著嚴重的生理症狀,而且很容易復發。目前無論是在西方國家或台灣,由於精神科醫師和心理治療的缺乏,抗憂鬱藥變成是絕大多數憂鬱症病人的第一線治療,也是幾乎是能得到的唯一治療。這個情形的結果是,目前在美國有 1/10 的人口在長期使用抗憂鬱藥。到底抗憂鬱藥的利弊如何?正確使用方法是什麼?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論性的問題。最近發表在 2012 年 4 月 24 日 Front Psychol. 期刊的一篇文章則直接批評說:”抗憂鬱藥弊大於利”。這文章勢必再掀起新一波爭論。


一篇新文章說:抗憂鬱藥弊大於利

這篇的作者是加拿大 McMaster University 大學的 Paul Andrews 教授和他的團隊。文章認為:所有抗憂鬱藥都有一個共同的機制,就是試圖增加腦部血清素 (serotonin) 的濃度;但是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血清素在植物、動物、甚至於真菌類中,都早已存在且扮演重要生理角色;在人體中血清素會影響到情緒、發育、神經細胞的生長和死亡、血小板活化、專注力、血液電解質平衡、和性功能;所以,當抗憂鬱藥針對這樣一個多功能的生理物質加以強力干擾其功能,不可避免的會帶來讓病人難以忍受的副作用,也很難避免長期用藥後停藥時的生理反彈、進而引起憂鬱症復發。

研究者的結論是,抗憂鬱藥對大多數的病人是弊多於利;除非是面臨特殊的情形,例如是因為癌症或中風等重大病症所引發的憂鬱症,否則應該盡量避用抗憂鬱藥。

根據從前的臨床報告,除了副作用之外,使用抗憂鬱藥還有三個令人擔憂的潛在危險,一個是它可能會增加憂鬱症患者的總死亡率 (包括增加青少年自殺率);其二是它可能會使採用憂鬱藥的病人,在痊癒後更容易復發;三是它可能會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增加。


抗憂鬱藥的使用,可能增加憂鬱症患者的死亡率

有一篇發表在 2001 年 6 月 23 日 PLoS One 期刊的文章說,憂鬱症會增加死亡率,而使用抗憂鬱藥不但對於死亡率並沒有降低,反而有可能增加。這篇文章是由澳大利亞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大學的團隊所發表。受試者是澳洲 5,276 位 68-88 歲男性。研究者先取得受試者是否罹患憂鬱症及其嚴重度、和受試者是否使用抗憂鬱藥的紀錄,然後追蹤他們在其後 6 年內的死亡率。

結果發現:

  • 如果將受試者依照其憂鬱症有關問卷的分數,分成沒有憂鬱症、有憂鬱症嫌疑、輕中度憂鬱症、嚴重憂鬱症四個族群,則發現:以沒有憂鬱症者為對照組,則有憂鬱症嫌疑者、輕中度憂鬱症者、和嚴重憂鬱症者的死亡率,各為沒有憂鬱症者的 1.39、2.71、3.32 倍。
  • 以沒有憂鬱症而且沒有吃抗憂鬱藥的族群為對照組,則發現:沒有憂鬱症但是有使用抗憂鬱藥者、有憂鬱症但是沒有使用抗憂鬱藥者、有憂鬱症而且使用抗憂鬱藥者的死亡率,各為對照組的 1.22、1.85、2.97 倍。所以,只要是使用了抗憂鬱藥,不論受試者是否有憂鬱症都會增加追蹤期間內的死亡率。
  • 以上這些分析,都已經在統計上去除了年齡、教育程度、是否為移民、菸酒和其他健康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使用抗憂鬱藥的病人,更容易復發

有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7 月 7 日網路版 Front Psychol. 期刊的文章,其作者也是 Paul Andrews 教授和他的團隊。文章說,在回顧綜合分析了數十篇已經發表的文獻後發現:憂鬱症患者如果沒有使用抗憂鬱藥而自行痊癒,其日後在追蹤期間內復發的機率是 25%,而使用抗憂鬱藥者,痊癒後在追蹤期間內復發的機率是 42%。也就是說,使用抗憂鬱藥的病人,更容易復發


使用抗憂鬱藥的病人,罹患糖尿病機率會增加

有一篇發表在 2008 年 Diabetes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 的文章,作者是加拿大 Alverta University 大學的 Lauren Brown 教授。文章的結論為,同時使用三環類 (TCAs,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藥物及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SSRIs,sec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類藥物,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抗憂鬱藥物類型

抗憂鬱藥物主要有五大類型:

  1. 三環類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 ,能抑制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及多巴胺回收。這類藥已有半個世紀歷史,抗憂鬱作用通常兩個星期以上便能開始生效。價錢便宜,具有安眠作用。副作用包括抗膽鹼作用,引起口乾、出汗、排尿困難、便秘,心跳加速、血壓改變、昏昏欲睡、腸胃不適等。有心血管疾病者不應服用。
  2. 四環類 (Tetracyclic Antidepressants) 能選擇性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回收,作用及副作用與三環類相似。服藥過量可能產生癲癇。
  3.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 可減少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被氧化,因此增加其濃度。對躁鬱症特別有效,缺點是毒性大。
  4.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 能專一性抑制血清素的再回收,增加其濃度。比較少鎮靜、血壓、及心臟等副作用,但是腸胃不適感較嚴重。SSRI 在 80、90 年代才開始上市。這一類藥過量時不會對性命有危險,而功效卻和三環素相同。所以,已經成為抗憂鬱藥的主流。但是,SSRI 會增加少部分的青少年產生自殺的念頭。
  5. 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Norepinephrine/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NSRI)  抑制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的回收。對嚴重及難治性憂鬱有效。副作用包括嘔吐、腸胃不適。部份服用者可能會出現持續性高血壓的現象。這是較新的藥,起效較快,但是安全性不如 SSRI。


罹患憂鬱症時該吃抗憂鬱藥物嗎?

如果病人的憂鬱症是初次發作、症狀較輕、仍能維持生活及角色功能,則病患可能靠自己或藉著家人的鼓勵、支持,就可以恢復健康。而且,根據臨床報告,當抗憂鬱藥用在症狀較輕者時,其效果並不顯著。
 
然而,如果病人的憂鬱症是已經復發多次、症狀嚴重,病患可能完全心理癱瘓、無法工作、或有嚴重的自殺意念及行為,甚至產生妄想及幻覺,必需即刻就醫。此時,多數醫師會開抗憂鬱藥。

抗憂鬱藥物並不會讓人變笨,但是它會讓人便得比較不在乎,可能是血清素升高的關係。
它還可以緩和疼痛,對於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也會有效。


長期用藥病情才會有所改善,但是半數以上的患者可能會過早自行停藥

病人服用抗憂鬱藥初期會感到疲倦、頭痛、噁心、便秘、短暫焦慮和性慾下降,大部分副作用會在服藥後數星期內自行緩解。

服用抗憂鬱藥物,起效期至少要 2 至 3 星期以上,甚至要 6 星期才能完全發揮作用,但病人們可能會在尚未持續服藥 4 星期便自行停藥。

例如有一篇論文,是由西班牙 Catalan Institute of Health 機構的研究團隊發表在 2010 年 European Psychiatry 期刊。該文章說,研究者分析了 7,525 位使用抗憂鬱藥的病例,去觀察他們用藥歷史,發現只有 22% 的病人完成了醫師所希望他們用藥的時間長度。其中病情複雜兼有其他疾病者,願意堅持用藥的比例能達到 31%;但是病情單純者只有 15.3% 能完成療程。其中,男性病人只有 50% 願意用藥超過 2 個月,女性病人則有 50% 用藥會超過 3 個月。

治療憂鬱症通常要服藥多久呢?有研究報告認為,如果患者服藥後完全痊癒 (第一次發作最少需服藥 6 至 9 月),抗憂鬱藥的治療仍應維持至少 3 至 5 個月,然後再逐漸減藥、停藥。但是在一些風險比較大的病人或多次發作者,需要長期 (可能是一輩子) 服藥以防止憂鬱症復發。


要趁病情好轉時積極去提升自己的情緒,抗憂鬱才會事半功倍

嚴重憂鬱症病人常常會因為情緒過度低落,而沒有能力幫助自己提升情緒,此時抗憂鬱藥可以幫助病情好轉。但是如果病人要真正幫助自己,便要在當藥物令情緒稍為沒有這麼低落時,趁機積極去提升自己的情緒,才能事半功倍。

當病人學會從正確認知著手、培養對自己情緒起伏的警覺性、改變生活習性,都能幫助自己正確地了解、面對、處裡情緒,也才能避免憂鬱症痊癒後的復發危險。


結語

抗憂鬱藥的臨床資料已經累積很多,目前大致上看來,輕中度憂鬱症的病人很可能會在沒有接受治療下自行痊癒;有許多臨床報告說,運動、野外、社交、感恩、和尋找生活上的精神支持,都可以幫助這些病人痊癒。反過來說,嚴重的憂鬱症不但不容易自行痊癒,而且有可能引起其他嚴重的生理疾病或自殺的念頭;在這種時候,抗憂鬱藥已經被證明對許多病人有效。

目前最嚴重的公共問題是,憂鬱症病人增加的速度太快,而沒有任何國家有足夠的資源去應付。無法經由改變病人生活及心理治療等途徑,去改善病況及其預後;只能靠普遍而長期地使用抗憂鬱藥。而抗憂鬱藥的是利是弊,又和使用的對象是誰、方法是否適當、有沒有心理治療幫助,都有很大的關係;實在無法簡單的說利弊誰大。

但是,如果不幫助病人從認知重建及改變生活習性上著手,而讓憂鬱症病人一輩子服用抗憂鬱藥,就好像讓失眠者一輩子服用安眠藥一樣荒謬,遲早會損及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壽命。

本網站已有許多文章,介紹對憂鬱症有幫助的生活習性和心理療法,包括:運動、飲食、綠地、社交、正念減壓法、和正念認知療法等。目的是希望在目前心理治療資源缺乏的狀況下,這些文章能對憂鬱症病人有所幫助。


Ref:
Primum non nocere: an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whether antidepressants do more harm than good.
簡介:憂鬱症.
Patients Who Use Anti-Depressants Can Be More Likely to Suffer Relapse, Researcher Finds.
Depression, Antidepressant Use and Mortality in Later Life: The Health in Men Study.
Antidepressants Linked To Type 2 Diabetes, Study Suggests.
簡介:憂鬱症的診斷標準.
Antidepressant.
More Than Half of Depression Patients Give Up Their Treatment.
爭論:輕中度憂鬱症應該靠吃藥嗎?
運動對抗憂鬱症,長期比西藥有效
正念減壓療法,可以改善失眠
簡介:正念認知療法抗憂鬱症復發
正念認知療法抗憂鬱症:臨床實證


e-mail 給好友

康活健康知識網
想留言給朋友...(click here)

追蹤 URL: http://cfh.com.tw/trackback/34ba181e-b728-4711-b2c7-1a2c8b471fa3/爭論:抗憂鬱藥是利是弊?怎麼吃?.aspx

評論
本網站評論功能尚未開放.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